都说人体有“3大绞痛”:①心绞痛:②肾绞痛:③胆绞痛。心绞痛呈心前区压榨感、窣息感,不能动弹,伴左肩放射。肾绞痛实为输尿管结石,一侧腰背部剧痛,可向下放射,伴有血尿。胆绞痛则位于上腹部,患者在床上碾转反侧,甚至“跪”在床上,十分痛苦,可伴右肩、右背放射。上述“3大绞痛”均可伴有恶心、呕吐,感觉“很不好受”,令人终生难忘……
10月某日晚9时许,医院病区的护工王阿姨(56岁),洗洗漱漱准备休息时,突感右上腹剧痛,向右肩,右肘关节放射;伴恶心欲吐,坐卧不安,全身毛孔竖立,直冒冷汗;无明显发热。王阿姨个头小,体型胖,无巩膜*染,贫血貌不明显,右上腹似有压痛,反跳痛(-)。
Q1腹痛:最怕妇科急腹症
由于事发突然,初步判断:不除外“胃肠型上感”可能。所谓“胃肠型上感”,是指以柯萨基-B病*为代表的胃肠病*感染体内,引发胃肠痉挛,可表现为“上吐下泻”、腹痛阵发加剧;可伴发热。很快,医院两位医生选用“左氧氰沙星针”,静脉滴注;但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
病区医护人员边治疗、边观察,最担心的是“妇科急腹症”——腹腔内出血可能。可王阿姨依旧腹痛依,伴出冷汗,一直在反映"右肘关节不适”,全身评估不像“胃肠型上感”。详细询问病史,王阿姨已停经多年,也不考虑妇科急腹症。陈跃主任在急诊工作期间,曾遇一位育龄中年妇女,当时处于“计划生育”年代而采取了“节育”措施。一天傍晚,她突感下腹不适、头昏;其丈夫“搓麻将"正在兴头上,没有及时陪同就医。那位妇女自行走进急诊科,询问病史,并无明确“月经”延期:后予诊断性腹穿,抽出血性液体——输卵管妊娠;最终发生了悲剧。
Q2直正的胆绞痛“长”啥样?
面对患者的腹痛不缓解,伴出冷汗和碾转烦躁,医院医疗组也在思考有无“腹腔内出血"可能?陈跃主任退休前科内有一位中年护士,值夜班后参加早交班,头昏、站立不稳;被急送入急诊科,血压下降……后被确诊为卵巢“*体破裂”——腹腔内出血:后经全力抢救,终挽回生命。医生经历得越多,越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感。
本文患者王阿姨,曾在3年前有过一次类似发作,当时也是腹痛难忍,未接受任何检查(包括B超),只是服用“一粒药”(药名不详),后症状缓解,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在之后的一次体检中,偶尔发现有“胆囊结石”。依此推断,此次腹痛发作,有可能是“囊内结石”跌入至胆总管,引发了这场“地动山摇”的胆绞痛。为此,医疗小组继续补液,内加入硫酸镁,连同前述的“左氧氟沙星针”,旨在抗感染、补液和解痉治疗。
本文这位王阿姨,年过50,体型胖。生育过3个子女:平时爱吃荤、高油食物。昨晚的“惊心动魄”医生能想到“胆绞痛”可能,得益于“4F理论"的指导。那是40年前,浙医大的外科总论老师李正之教授(浙大一院)给我们讲述“胆囊炎、胆石症”的“4F理论”——该病好发于:①F(forty)40-50岁左右;②F(female)女性:③F(fat)体型肥胖:④F(fecundity)多产妇女。这个“4F现象”,直到昨晚,陈跃主任才算完整“见识”到,且感悟透彻,令人不胜唏嘘!
王阿姨接受了肝胆胰B超检查,图像显示:胆囊内有数枚小结石,后伴声影;胆总管未见扩张。昨晚胆绞痛的真正“元凶”,连同3年前的“剧烈腹痛”发作,均是囊内小结石“嵌顿”于胆囊颈(Hartmann'袋)。治疗上,继续给予;①抗感染、解痉治疗;②嘱其从此清淡饮食,戒油腻饮食。
(本单位提供的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