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者为外,指外邪,陵,山陵,陵丘;古同“凌”,侵犯,欺侮。
该穴临近肚脐,其处腹自上而下,腹壁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对于腹中之空匮而言也,内虚外实、内柔外刚,易于遭受外邪的侵袭。寒湿之邪外袭,可导致脐腹作痛。寒热气结,或积滞凝聚,会产生压力施向腹壁,使腹部形成如陵丘样的隆起。该穴对于绕脐腹痛、疝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10、11、12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10、11、12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2寸处即是。
本穴能通经止痛,调理肠胃。善治腹痛腹胀,胃脘痛,疝气,痛经。现多用于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
用拇指或掌根按揉外陵次,可用于治疗腹痛、便秘、泄泻。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腹痛、疝气、痛经。
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腹痛。
从中间向两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痢疾、肠痈、痛经。
①配子宫、三阴交,治疗痛经。
②配天枢,治疗腹胀。
③配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公孙,治腹痛、脐下悸欲作奔豚、妇女痛经之要方。
本穴与足太阴之腹结相近。腹结在大横下1寸3分,本穴在天枢下1寸。本穴与腹结横距约寸半至2寸许。“结”字有凝滞积聚之意,即内有所结,外现陵起也,两穴有内外相关之象。又如人在努力时,则脐腹之气,显然内结;而外表则出现硬棱,棱下是穴,因名外陵。本穴善治绕脐腹痛,凡腹气之绕脐者,多属寒热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