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4日讯(记者葛金鑫)近日,哈尔滨医院在黑龙江省红十字会协调下,完成了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器官移植手术,逝者的无私馈赠,让4人重获新生,2人重见光明。
不久前,36岁的孙先生在家中突发急性脑出血、脑疝,病情危重,经专家组两轮评估,被判定为脑死亡。家属获知病情后,在悲痛万分之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生活中他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希望通过器官捐献,让他的爱和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3月22日下午,在黑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的见证下,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泌尿外科、心脏外科、眼科、OPO办公室、医务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住院消化内镜中心等十余个科室紧密协作,孙先生的心脏、肝脏、2个肾脏和一双眼角膜被顺利取出,其中心脏被送往千医院,救助一名先天心脏病儿童重获“心”生。
陆朝阳教授团队进行肝移植手术。
“本来我都已经放弃了,是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给了我和家人生的希望。今后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才对得起每一个帮助我的人。”受捐赠者李先生说。
52岁的李先生患乙型肝炎多年,肝功能衰竭,不久前开始出现呕血、黑便的症状。近日,又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医生们奋力抢救,总算是保住性命。孙先生捐赠的肝脏,让李先生有了生的希望。
“虽然血止住了,但患者状态差再移植手术风险巨大。可是不手术,不仅浪费了捐献者的馈赠,患者也将失去最后活下去的机会。”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主任陆朝阳教授说。
陆朝阳教授决定迎难而上,经过12个小时的努力,在3月23日凌晨,孙先生的肝脏顺利移植到李先生体内。目前,李先生已离开ICU病房转回肝脏外科病房。
55岁的周先生和41岁的赵女士因为肾病接受规律透析治疗多年,血压、贫血、代谢紊乱等多种并发症接踵而来,孙先生的肾移捐赠为他们活下去增添希望。
倪少滨教授和王春阳主任带领团队进行移植手术。
手术当天,泌尿外科二病房主任王春阳教授带领肾脏移植团队在器官获取后迅速进行供肾修剪手术,分离双肾、精细修剪血管及输尿管至适于手术植入。14时许,两例肾脏移植手术先后开始,解剖游离髂血管进行受体准备,保持供肾低温状态下行血管吻合。开放血流后,移植肾充盈佳,颜色红润,很快自输尿管排出尿液,随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两例肾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周先生和赵女士的尿量充沛,肾功恢复良好,血肌酐水平逐日下降。二人激动地说:“肾移植医院和家两点一线,感谢捐献者让我们能回归正常生活,再也不用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了。”
“没想到还能重见这个美丽的世界,外面的天真蓝啊!”74岁的章大娘和77岁的樊先生,均被角膜白斑、病*性角膜炎和白内障困扰十余年,晚年只能生活在混沌的世界里。
张弘教授为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正因有了捐献者的馈赠,医院院长、眼科一病房主任张弘教授为两位老人进行了角膜移植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第五天,章大娘和樊先生的视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看见了更加清晰的世界。
据了解,器官移植被称为“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当前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要接受器官移植,而实际每年移植的病人不足1万例。目前,器官捐献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