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题目
病案(例)摘要1:
王某,男,58岁,已婚,干部。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有哮喘病史20年。3天前因受寒痰鸣气喘又作。现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罩*,脉弦紧。
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不要求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病案(例)摘要2:
张某,女,45岁,已婚,工人。年8月15日初诊。
患者月经紊乱1年。近1年来,经血非时而下,时而量多如注,时而淋漓不尽,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肌肤甲错。末次月经:年7月20日,至今未净,舌质紫暗,苔薄白,尖边有瘀点,脉涩。
请与经期延长相鉴别。(助理不要求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昨日答案
#1
消渴,中消。
胃热炽盛证。
患者以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为主症,中医辨病为消渴,中消。大便干燥,苔*,脉滑实有力,为胃热炽盛证。病因为嗜食辛辣,致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遂成本病。
与瘿病鉴别。
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的症状。瘿病中的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20g(先煎),知母9g,*连9g,栀子12g,生甘草6g,生地*15g,麦冬12g,川牛膝9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2
肠痈。
湿热证。
患者以右下腹疼痛,伴有压痛、反跳痛为主症,故中医辨病为
肠痈。舌红,苔*腻,脉滑数,故辨证属湿热证。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
与右侧输尿管结石鉴别。
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可资鉴别。
通腑泄热,解*利湿透脓。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6g,*芩6g,枳壳9g,川楝子9g,大*6g(后下),延胡索9g,白芍9g,蒲公英15g,木香6g,丹参15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