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例报道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
TUhjnbcbe - 2022/5/27 15:04:00

中华肝脏病杂志,,30(1):94-96.王烜,张玮,张明,等.

摘要

报道1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因肝静脉-门静脉瘘出现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的诊断过程及经皮经肝门静脉-肝静脉瘘栓塞术的疗效,通过回顾加深了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血管介入治疗在该领域的作用。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晚期常合并内脏血管畸形(vascularmalformations,VM)。高输出量性心衰、门静脉高压及胆道病变,是肝VM主要表现形式,HHT相关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portosystemicencephalopathy,PSE)则较罕见。现报告1例我院收治的HHT相关PSE患者的诊治过程。

一、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72岁。因"反应迟钝伴言语不清3个月"入院,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性反应迟钝伴言语不清,后逐渐出现语言及行为异常,伴计算力下降及空间定向障碍,伴间断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既往反复鼻衄50余年,无饮酒史、慢性肝病史、镇静药物服用史。其父与小妹均有反复鼻衄史。入院查体:精神差,计算力下降及空间定向认知障碍,中度贫血貌,可见扑翼样震颤,左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8×/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计数×/L。生物化学:丙氨酸转氨酶41.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4.1U/L,γ谷氨酰转移酶.4U/L,总胆红素19.5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白蛋白30.4g/L。氨μmol/L,钾离子3.13mmol/L。凝血:D-2聚体1.01mg/L。B型钠尿肽pg/ml。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自身抗体及自免肝抗原组套无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无异常。门静脉重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图1A,图1B,图1C):肝脏S6~7段血管畸形,与肝右静脉及门静脉右支相通,考虑肝静脉-门静脉瘘;门脉期肝实质强化不均;脾动脉瘤伴钙化。腹部彩超(肝胆胰脾):肝硬化;脾脏肿大。门静脉血管彩超: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肝静脉血管彩超(图2):肝右叶混合回声区,考虑肝静脉-门静脉瘘。心电图:RV5高电压,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ST-T改变。诊断:(1)肝性脑病(B型,II级,复发性,无诱因);(2)肝静脉-门静脉瘘;(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慢性淤血性肝损伤;(5)心功能不全;(6)房颤;(7)中度贫血;(8)脾动脉瘤。治疗及转归:予降氨、保肝、利尿对症处理,排除手术禁忌后行经皮经肝门静脉-肝静脉瘘栓塞术(portalveinembolization,PVE)。手术治疗过程如下:经彩色超声定位穿刺门静脉左支后,沿导丝置入5F鞘管,将导丝及Cobra导管选入门静脉主干,交换猪尾导管,造影见肝左右叶多发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分流(图3A,图3B),测得门静脉压为12mmHg(1mmHg=0.kPa)。Cobra导管选择门静脉右支,采用微导管选入门静脉右支-肝右静脉瘘口,置入InterLock×2组,并置入直径10~12mm微钢圈及普通钢圈数枚并联合组织胶1ml封堵,封堵后复测门静脉压为14mmHg(较前增加2mmHg),造影见右肝门静脉-肝右静脉瘘基本封堵完全(图3C)。导管反复选择左肝瘘口未成功,遂退管并予5mm钢圈封堵穿刺道。术程顺利,术后复查B型钠尿肽pg/ml,氨64μmol/L。出院后间断口服利福昔明及乳果糖治疗,随访4个月仅出现1级肝性脑病1次。

图1门静脉重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图2肝静脉彩色超声图3门静脉血管造影二、讨论

HHT是一种散发的、呈家族聚集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编码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基因突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转导异常,继发血管生成及发育障碍[1]。肝VM常见于2型,由12号染色体的ACVRL1/ALK1基因突变所致[2,3]。PSE是其较罕见的并发症,原经肝解*的代谢产物(包括氨及其他神经*素)因异常分流绕过肝窦,经血脑屏障于大脑内积聚,最终引起认知和精神运动障碍[4]。

本患者临床及辅助检查诊断肝性脑病明确,但并无常见诱因,结合患者影像学示"淤血性肝硬化及肝静脉门静脉瘘可能",初步考虑长期慢性淤血性肝损伤及门体分流共同所致肝性脑病。患者既往无饮酒史、肝损药物服用史,查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排除嗜肝病*感染、自身免疫、酒精(乙醇)及药物等常见肝损病因,进一步结合鼻衄史、贫血及家族史,依HHT-Curaao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自发性鼻衄;(2)鼻唇、手指及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3)晚期有内脏血管畸形伴异常分流;(4)家族史:直系亲属确诊HHT[5]。符合3项,诊断为HHT相关肝VM所致PSE。值得一提的是,HHT患者因再生结节和纤维化的存在,影像学上常被误诊为肝硬化,本患者无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暂考虑PSE,而非肝硬化基础上合并门体分流所致的C型肝性脑病,临床上仍需对此进行精准化定义。

目前倡导依据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HHT个体化治疗,针对PSE可采用高渗透泻剂(如乳果糖)联合利福昔明,而外科结扎或经动脉栓塞术减少分流亦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症状[6]。需指出,肝VM所致异常分流增加了肝循环血量及心脏负荷,应强调多系统综合管理以避免心力衰竭加重病情[7]。在降氨保肝基础上,为同时改善患者PSE、减轻高输出量性心衰及肝脏淤血,我们成功行PVE以封堵门静脉-肝右静脉瘘,术后肝性脑病发作频率减少且严重程度减轻,短期内心功能明显好转,但随访时间较短。Muranishi等[8]报道了1例PVE术后6年的先天性PVE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伴血氨水平显著下降,且无相关术后并发症。可见针对肝VM并PSE的重症患者,PVE不失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微创手段处理肝VM的同时,对门体循环血流进行再分布,同步改善PSE、减轻肝脏淤血及心脏负荷,但其疗效仍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目前HHT并肝VM患者多为散发病例,发生PSE更为罕见。本研究以个案回顾的方式加强了对肝VM的认识,同时为顽固性PSE行PVE治疗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略!平台合作联系方式

-

原文可通过杂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报道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