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CT拍片要求,对诊断影响最大的是
A.正确地选择窗宽与窗位
B.平扫与增强图像不要交叉排
C.按照解剖顺序进行图像排列
D.应将带有定位线的定位片拍入
E.对放大、测量、重建的图像排在后面
CT拍片的要求:首先选用正确的窗宽及窗位,其次按解剖顺序,三是必要的放大及缩小,四是必要的测量;正确的窗宽及窗位对诊断影响最大。故选A。
2、不能由CT机传输的是
A.患者的信息
B.射线衰减信号
C.三维重组图像
D.扫描参数信息
E.轴位扫描图像
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称为原始数据,原始数据一般包括患者信息及扫描参数;重建是指利用原始数据得到横断面(轴位)图像;重组是指利用横断面图像得到多平面和三维的图像:而射线衰减信号不能由CT机传输。故选B。
3、下列关于对比剂硫酸钡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被胃肠道吸收
B.可进行静脉注射
C.是难溶性固体对比剂
D.以原形从粪便中排出
E.其混悬剂可涂布于胃肠道黏膜上
因为硫酸钡作为胃肠道造影检查的阳性对比剂,不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故选B。
4、CT检查中,常用较大窗宽设置的部位是
A.肺脏
B.肝脏
C.胆囊
D.肾脏
E.前列腺
在CT成像中,一般以CT值描述组织的密度,窗位窗宽描述组织的CT值范围,因为骨骼及钙化CT值最高,肺脏的CT值最低,故一般此类组织采用大的窗宽来视图。故选A。
5、CT成像中,对呼吸控制要求最严格的是
A.肝脏扫描
B.肾脏扫描
C.膀胱扫描
D.肾上腺扫描
E.前列腺扫描
因为正常情况下人采用胸式呼吸或胸腹式呼吸,会引起膈肌的上下运动,而肾上腺位于膈肌脚下,体积很小,呼吸运动时,会使其位置不固定,所以扫描时对呼吸的要求最高。故选D。
6、肝脏血管瘤特征性CT扫描要求做到“两快一长”,“一长”指的是
A.曝光时间长
B.扫描范围长
C.注药时间长
D.延迟扫描时间
E.患者屏气时间长
肝脏血管瘤增强检查的特点是“早出晚归”,即延退扫描呈进行性强化,借此与肝脏其他肿瘤相鉴别,故“一长”指的是延长扫描时间。故选D。
7、关于手正位片,拇指显示为
A.正位影像
B.侧位影像
C.轴位影像
D.斜位影像
E.切线位影像
手正位片摄影时,全部掌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照片内,第3掌指关节位于照片正中;5个指骨以适当间隔呈分离状显示;第2~5掌指骨呈正位,拇指呈斜位投影;掌骨至指骨远端,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故选D。
8、静脉肾盂造影中腹部压迫点,正确的是
A.脐水平两侧
B.第1腰椎水平两侧
C.第3腰椎水平两侧
D.两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
E.脐下两侧,骶骨岬水平
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在脐下两侧,骶骨岬水平向外下侧行走,因此静脉肾盂造影时,在此位置压迫球囊形成对输尿管的压迫。故选E。
9、下列关于低压滑环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管连续旋转
B.低压滑环采用较多
C.易产生高压放电干扰
D.高压发生器进入转动部分
E.螺旋CT是基于滑环技术发展的
CT诞生早期,高压滑环技术易产生高压放电干扰,随着CT的技术发展,低压滑环技术克服了这一缺点。故选C。
10、1~6岁幼儿骨龄测量,应摄取
A.双手及腕关节正位
B.双肘及肩关节正位
C.双膝关节及手正位
D.双膝关节及足正位
E.双踝关节及足正位
1岁以内幼儿骨龄测量应摄取双膝关节正位或足正位;1~6岁幼儿骨龄测量应摄取双手及双腕正位;7岁以上儿童骨龄测量应摄取双手、双腕、肘及肩关节正位。故选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