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泌尿外科收治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继发肾结石患者,行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肾盂成形术,手术顺利,患者治愈出院。病历资料如下:
第一例: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74岁,主因查体反复发现左肾结石10年入院。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查体行彩超检查发现左肾结石,无发热,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医院,给予经皮肾镜左肾结石碎石取石术;8年前患者查体发现左肾积水,医院,诊断为输尿管狭窄,给予输尿管狭窄扩张术。现患者再次超声检查发现左肾多发结石、左肾积水,医院,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对此治疗方案持有异议,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查体: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其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CT泌尿系:1、双肾实质及左肾包膜下多发囊肿;2、双肾实质及肾盂多发结石;3、考虑左侧肾外肾盂并扩张积水;4、双侧输尿管走行区平扫未见明显异常;5、膀胱平扫未见明显异常;6、前列腺多发致密影,考虑多发钙化灶。
图1、图2连续两个薄层(1.25mm)所示输尿管急转变细。
静脉肾盂造影:1.考虑左肾多发结石2.肾盂肾盏显影欠佳。
肾血管成像:1、双肾动脉管壁散在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2、双肾各见一副肾动脉;3、左肾静脉一细小静脉汇入左侧髂总静脉;4、考虑左侧肾外肾盂并扩张积水,相应左肾实质灌注减弱。
临床诊断:1、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2、左肾积水3、左肾多发结石。
治疗方案: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肾盂成形术
体位
Trocar位置分布图
第二例: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9岁,主因查体发现左肾结石3年入院。
现病史:患者述3年前查体行彩超检查发现左肾结石,结石较小,未行处理,无发热,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未进一步治疗,定期复查,现彩超检查发现左肾结石较前明显增大且为多发,遂入院治疗。
既往史: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10余年,口服优甲乐治疗。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
查体: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其余未见异常。
影像学资料:
泌尿系CT:1、左肾多发结石;2、考虑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左侧肾盂明显扩张。
静脉肾盂造影:1、左肾多发结石2、左侧肾盂、肾盏扩张3、考虑左侧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狭窄。
肾静脉CTV及肾动脉CTA:1、左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可见迷走动脉;2、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诊断:1、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2、左肾积水3、左肾多发结石4、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行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切口取石+肾盂成形术:
患者手术体位及Trocar位置分布
打开结肠旁沟,找到输尿管
沿着输尿管,找到UPJ
充分游离输尿管至UPJ
确定拆剪范围
剪断输尿管,见输尿管断端尿液冲出水柱
输尿管断端开口
剪开UPJ,尿液澎涌而出
进一步打开肾盂,可见肾结石,详细查找,先后取出7枚肾结石
设计并整形肾盂切口
缝合修整连接处至合适大小
沿输尿管背侧纵行切开
下极缝合固定线缝合至1/2处,置入双J管,调整好位置后,完全吻合UPJ
术毕
肾盂成形示意图:A:裁剪范围;B:下极缝合固定线;C:裁剪区域和缝合区域;D:缝合后壁后完全离断肾盂;E:置入双J管后吻合前壁;F:环形缝合三角;G:边裁剪边缝合;H:完毕
UPJO继发的肾结石,尤其是同时有结石下行至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极其容易被误诊为结石梗阻导致的肾积水,往往单纯给予手术取出结石,而没有处理导致结石的梗阻,结石将很快复发。这时就需要手术取石后对梗阻进行处理,常常采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来解决出口梗阻问题。这种情况在既往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目前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可以通过腰部打孔的微创技术--腹腔镜手术,同时完成取石和肾盂输尿管成形。
我院上述两例手术均采用经腹腔入路完成肾盂切开取石+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与传统经腹膜后入路相比,操作空间更大,解剖标志更明显,极大降低了UPJO手术的难度,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使患者在较短的手术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
医院泌尿外科刘逸飞教授团队在尿路修复手术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复杂性尿道狭窄修复手术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上尿路修复的微创手术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