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天中午,重庆珊瑚坝机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蒋介石率领一众国民*大员,手捧鲜花,兴高采烈地迎接在昆明视察飞虎队基地的宋美龄归渝。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宋美龄早已秘密抵达重庆,正乘着一座小轿,在外甥女孔二小姐的陪同下,杀气腾腾地赶往松林坡公馆。
打开松林坡公馆大门,里面端坐着一位肌肤滑腻、体态婀娜的摩登女士,宋美龄显然认识此人,立时勃然大怒,不等对方反应过来,一个耳光扇过去,边打边哭,指责对方狐媚勾人。
哪知这位女士更委屈,面对第一夫人毫不示弱,边捂着脸大哭边说:“当初还不是因为你他才把我送走的,说起来是你先插足我们,你才是破坏我和蒋先生的第三者!”
这句话可捅了马蜂窝,一向骄横的孔二小姐刷地拔出手枪说:“和她有什么好啰嗦的,一枪送她见阎王得了!”
此言一出,刚刚还歇斯底里的宋美龄却忽然冷静下来,她命令侍卫抢下孔二小姐的手枪,筋疲力尽地瘫在椅子上说:“不,要毫发不伤地把她送出重庆,就算要死,也不能让她死在这里。”
这个女人究竟是谁?居然敢叫宋美龄是第三者!还能让宋家三小姐手下留情!
可能您已经猜到了,她,就是蒋介石迎娶宋美龄前最宠爱的女人,也是宋美龄最嫉妒的女人:陈洁如。
其实,陈洁如并没有说错,细究起来,宋美龄确实是她和蒋介石之间的“第三者”,但这个局面责任并不在宋美龄,而完全是蒋介石一手促成。可以说,陈洁如是蒋介石一生最对不起的女人,却终其一生,对蒋介石难舍真情。
初见陈洁如,原名陈璐,小名阿凤,年出生在浙江镇海一个小商人家庭,比蒋介石足足小了19岁。年,12岁的阿凤来到上海,进入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接受新式教育。期间结识了一个叫朱逸民的小姐妹,这朱逸民正是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的张静江的夫人。
陈洁如在回忆录中说,年暑假的一天,她正在张静江府里陪朱逸民读书。正巧孙中山带着戴季陶和蒋介石来拜访,这是陈洁如和蒋介石第一次见面。
当时的蒋介石32岁,家中已有父母包办的发妻毛福梅,和出身青楼的小妾姚冶诚两个女人。看惯了*脸婆毛氏和妖冶风流的姚氏,蒋介石对身材高挑、一派清新的学生妹陈洁如一见钟情。当天,他就在张静江的家门口拦住了陈洁如,索要她的家庭住址,以便日后去看望。
当时陈洁如只有13岁,完全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她对蒋介石并没有什么好感,为了脱身故意给了蒋一个错误的地址。
但是“小白兔”又怎么斗得过“大灰狼”呢?几天之后,蒋介石就想方设法找到了陈洁如的家,开启了“死缠烂打”式的追求。什么路上“偶遇”呀、骗到旅馆求爱呀、请友人做说客呀……无所不用其极。
此时的蒋介石正值盛年,相貌堂堂,又逢事业上升期,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他对陈洁如的追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陈洁如这种情窦初开的小萝莉根本无力抵挡,没几个回合,就投入了蒋介石的怀抱。
赢得了美人的芳心,蒋介石趁热打铁,拉着戴季陶和张静江就到陈家提亲。陈妈妈不放心,请人调查了蒋介石,得知他还有一妻一妾,就质问蒋。蒋介石满口承诺,全部休掉,从此只有陈洁如一人。
就这样,在父母的首肯下,年,15岁的陈洁如正式成为了蒋介石的女人。之所以说是“女人”,而不是“夫人”,是因为当时蒋、陈二人是否履行了正式的婚姻程序至今仍然存疑。在陈洁如的《回忆录》里,当年12月5日二人在上海永安大楼的大宴客厅举行了婚礼。但在蒋介石日记中,那几天蒋介石正在奉化西口给他母亲守孝修坟。直到操持完母亲的葬礼,12月12日,蒋介石回到上海,当晚的蒋介石日记中才出现了陈洁如的名字,只有四个字,璐妹来侍。璐妹,是蒋介石对陈洁如的爱称,意思是陈洁如来侍候我了,这种以上对下的口吻怎么看都不像是写妻子的。
不管是不是妻子吧,陈洁如同蒋介石在一起后,着实过了几年恩爱生活,一度成为外界公认的“蒋夫人”,这一点倒是证据确凿。
相伴受年龄和经历的影响,陈洁如对蒋介石充满了孺慕之情,一直是小鸟依人的姿态。平时几乎对蒋言听计从,偶尔闹个脾气,撒个娇,也充分满足了蒋介石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因此蒋介石对她非常疼爱,送给她一个新名字:洁如,意思是“你在我的眼中如此纯洁,如同未受世间的污染”。此后,陈璐就叫陈洁如了。
年8月,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前往苏联参观学习,短短四个月时间,公务繁忙的蒋介石先后给陈洁如写了七封信,述说思念,极尽缠绵。
从苏联回国后不久,应孙中山的要求,蒋介石南下广州创办*埔*校,陈洁如也一同前往。在蒋介石办*埔*校的时候,陈洁如一直都以校长夫人的身份出现。
后来*埔*校的学生回忆,他们到校长家里去玩,陈洁如就是以师母的身份接待他们。有时蒋介石训斥学生,陈洁如还会出面为学生讲情。同时,由于陈洁如在上海念过爱国女学,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而*埔*校先后请了30多位苏联教官,陈洁如就担任蒋介石和苏联教官之间的翻译。还负责帮蒋介石处理往来函件,算是蒋介石的秘书。这一点比蒋介石之前的所有女人都强出太多,深得他的满意。
除了在工作上有所助益,心地善良的陈洁如还赢得了蒋家人的认可。她进蒋家后,蒋介石并没有同原配毛福梅离婚,但陈洁如看到毛氏年龄很大又一人独居,觉得她很可怜,一直对她尊敬有加,两人相处和睦。同时,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从奉天溪口老家来到上海上学,尽管只比蒋经国大四岁,陈洁如还是对蒋经国嘘寒问暖,疼爱有加,完全担当起一位母亲的责任。后来,蒋经国提出想去苏联留学,蒋介石执意不允,也是陈洁如居间劝说才获得赞同。得知蒋经国在苏联的生活窘迫,陈洁如还拿出自己的元积蓄,辗转汇给了蒋经国。二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亲如母子,一直到老,蒋经国都称陈洁如为“上海妈妈”。
解放后,陈洁如只身迁往香港,蒋经国暗地里给他的“上海妈妈”买了套老年公寓颐养天年,这都是后话。
总之,纯洁善良又青春可人的陈洁如成为了蒋介石的最爱,直到年北伐胜利前夕,无论蒋介石任*埔*校校长,还是任国民革命*总司令,陈洁如始终相伴在侧,独享夫人风光。
当然,再甜蜜的时光也免不了几丝阴霾。实际上,陈洁如和蒋介石在一起不久,就遭遇了一次感情危机。当时二人刚渡完蜜月,回到上海,陈洁如突然发现双腿出了疹子,怎么涂药都治不好。经医生诊断,她和蒋介石都得了淋病!这时她才知道,蒋介石之前生活糜烂,染上了不止一种性病。
陈洁如哭着跑回娘家,抱着妈妈大喊:“妈啊,我得了性病,大夫说的,你看看我的肿疱……”蒋介石紧随其后追来,一个劲地解释:“我那个只是轻微的,打几针‘’就行了。”
陈妈妈劈头盖脸骂了蒋介石一通,蒋介石指天发誓决不再犯,为表真心悔过,今后滴酒不沾!
有一说一,蒋介石的一生,对家人、对同仁、对国人,可说是出尔反尔,毫无诚信,但“滴酒不沾”这件事,倒是做到了。他的侍卫官孙宗宪回忆说:“蒋不吃点心、不吸烟、不饮酒、不喝牛奶咖啡,连茶都不喝,渴了只喝白开水。”
言归正传,蒋介石一通忏悔,获得了陈洁如的谅解。但错已铸成,后来,他和陈洁如的淋病虽然治好了,二人却从此终身不育。蒋介石倒还好,毕竟有了蒋经国和蒋纬国两个儿子。陈洁如就惨了,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做母亲的希望,虽然后来领养了一个女儿以作慰藉,终究还是留下了遗憾。
而此时的陈洁如并不知道,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
情变蒋介石和陈洁如的恩爱时光持续到了年,那一年,宋美龄出现了。其实,早在年蒋介石在上海孙中山的公馆就已经认识了宋美龄。宋美龄美丽大方,谈吐出众,给蒋介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按照蒋介石后来讲,那时就把宋美龄女士视为终身伴侣。只不过当时蒋介石的地位太低,孙中山与宋庆龄都持反对意见,才不了了之。
但到了年,情况变了,蒋介石作为国民革命*总司令,已经具备了向宋美龄求爱的条件.而且随着*治地位的不断提升,蒋介石也需要一位身份背景跟他更加相配,能够对他未来提供更大帮助的妻子,宋美龄无疑是最佳人选。一番盘算,野心勃勃的蒋介石决定向中国最显赫的家族,宋氏家族中才貌兼备的三小姐求婚。前提是,先要扫除陈洁如这个最大的障碍。
此后,蒋介石开始对陈洁如百般挑剔,什么治家无方啊,单纯不懂事啊,不知礼节啊,不会照顾他啊等等,之前的种种可爱,全都变作了可憎。正是:郎心已似铁,妾意枉如棉。
为了尽快甩掉陈洁如,蒋介石搬出了当年向陈提亲的老阵容,再次请张静江做说客,劝说陈洁如赴美留学。又亲自跟陈洁如摊牌,要求她成全自己的前程,去美国留学五年。还花言巧语说,他与宋美龄的婚姻,完全是*治需要,他爱的是陈洁如,五年后,陈洁如依然还会是他蒋介石的妻子。
陈洁如当然不愿意,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几番僵持,最后不得不接受安排。年8月,在蒋介石授意下,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亲自送陈洁如,在新关码头登上杰克逊总统号轮船,远赴美国读书。
令人讽刺的是,陈洁如是顶着“蒋夫人”的桂冠走的,到了美国,立即受到了各方势力大举欢迎,美国报纸还以大篇幅刊登了蒋夫人陈洁如的照片和专访。可半个月之后,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报申报,就在头版上赫然刊登了一则“蒋中正家事”,上面是蒋介石亲拟的声明:
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儿子外未有妻女。
声明在报纸上连续刊登了一个多星期,之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大婚的消息传遍天下。这对在大洋彼岸的陈洁如而言,无疑是狠狠打了一记耳光,旋即,她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丝连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让陈洁如彻底认识到所谓的“五年之约”全是骗人的谎言,她*气在美国真的读起书来。苦修英文,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陈洁如虽然单纯,天资还是很不错的。
五年后,完成学业的陈洁如从美国回到了上海,年,上海沦陷,陈洁如一直在法租界生活,基本闭门不出,或者隐居的日子。
应该是旧情未了吧,得知陈洁如的处境后,年,蒋介石让戴笠把陈洁如接到了重庆,安排在位于杨家山的戴公馆,夜夜相会。
与蒋介石再续前缘,陈洁如是“惊”中有喜,戴笠却是惊恐莫名。深知宋美龄为人的他,知道这件事要是被宋美龄知道,自己一定没有好下场。于是连夜找到蒋介石,以杨家山不够隐蔽为理由,劝他把陈小姐藏到地方更僻静、风景也更好的松林坡公馆,蒋介石欣然同意了。
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戴笠这一番折腾全落在孔祥熙的二女儿眼里,这位二小姐平时最讨厌戴笠,立刻打电话把此事告诉了正在昆明的宋美龄。于是,便有了开头精彩的一幕。据说,这次宋美龄是动了真火,关上门跟蒋介石大闹一场,把蒋委员长的脸都给抓花了,好久不能接待外宾。
即便如此,宋美龄也没能掐断陈洁如和蒋介石。年,宋美龄赴美访问,走了七个月。期间,蒋介石再次跟陈洁如暗通款曲,重温鸳梦。
这俩人,一个家有悍妻,却旧爱难忘,一个遭遇背叛,却余情不了。可见,彼此还真是有几分真心在对方身上。
解放后,陈洁如一度留在上海,晚年又隐姓埋名定居香港,平日以搓麻将作为消遣,对往事绝口不提。
年,年过70的蒋介石派人给陈洁如捎去一封亲笔信。信中说:昔日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忘怀。
年,65岁的陈洁如因中风去世,临终前她在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中说:30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
知道归知道,相信就算再选一次,这个“宁肯我负天下人”的野心家,也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宋美龄。陈洁如的一片痴心,终是错付了。
守节至此,蒋介石与陈洁如的故事基本讲完了。除了与蒋介石的感情纠葛,陈洁如的一生,还做过两个重大决定,足以彰显她的大节和品性,在这里不得不提:
一是陈洁如在上海生活时,汪精卫的夫人陈壁君曾多次登门拜访,力邀她出任汪伪*府侨务委员会副主席。还哄骗她说,这样做一方面是“曲线救国”,一方面也是报复蒋介石当年的背叛。但陈洁如始终不为所动,表示自己“一介女流,什么都不懂,只想在家带好女儿”。
二是年国民*败退台湾,陈洁如几番思考,最终决意留在上海,开始新的生活。她的这个选择,受到了上海市人民*府的尊重和欢迎,被推选为上海市卢湾区*协委员。
虽然,自懵懂无知的少女时代起,陈洁如就跟随蒋介石,其后纠缠半生。但在涉及民族大义和个人操守的关键时刻,陈洁如最终做对了选择。这一点,可比蒋介石强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