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型
目前,局部复发的分型建议使用以下分类方法:根据盆腔受累的解剖部位分为中心型(包括吻合口、直肠系膜、直肠周围软组织、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部)、前向型(侵及泌尿生殖系包括膀胱、阴道、子宫、精囊腺、前列腺)、后向型(侵及骶骨、骶前筋膜)、侧方型(侵犯盆壁软组织或骨性骨盆)。
2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和病变的情况进行多学科全面评估:对于初始可切除患者建议进行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围手术期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患者建议行放化疗和/或全身系统治疗,治疗后评估手术可切除性。
3
(三)手术治疗
1.可切除性的评估
必须在术前评估复发病灶得到根治切除的可能性。推荐根据复发范围考虑决定是否使用术前放化疗。建议根据术中探查结果核实病灶的可切除性,必要时可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不可切除的局部复发病灶包括:
①广泛的盆腔侧壁侵犯;
②髂外血管受累;
③肿瘤侵至坐骨大切迹、坐骨神经受侵;
④侵犯第2骶骨水平及以上。
2.手术原则
(1)推荐由结直肠外科专科医师根据患者和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并与术前放化疗、术中放疗、辅助放化疗等结合使用。
(2)推荐必要时与泌尿外科、骨科、血管外科、妇产科医师等共同制订手术方案。
(3)手术探查必须由远及近,注意排除远处转移。
(4)必须遵循整块切除原则,尽可能达到R0切除。
(5)术中注意保护输尿管(酌情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以及尿道。
3.可切除的病灶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低位前切除术(LAR)、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Hartmann术及盆腔清扫术等。
(1)中心型:建议行APR以保证达到R0切除;既往行保肛手术的在病变较为局限的情况下可考虑LAR。APR术后会阴部术野复发如病变局限可考虑行经会阴或经骶切除术。
(2)前向型:患者身体情况可以耐受手术,可考虑切除受侵犯器官,行后半盆清扫或全盆脏器切除术。
(3)侧向型:切除受累及的输尿管、髂内血管以及梨状肌。
(4)后向型:腹骶联合切除受侵骶骨。会阴部切口可使用大网膜覆盖或一期缝合。必要时使用肌皮瓣或生物材料补片。
4
放射治疗原则
对于既往未接受过盆腔放疗的患者,推荐行术前同步放化疗(尽量在放疗前取得复发病灶的病理),再考虑行手术;局部病灶可切除者,也可考虑先行手术,然后再考虑是否行术后放/化疗。既往接受过盆腔放疗的患者原则上不再进行放疗,建议MDT讨论,制定最合理治疗方案。
5
(五)内科药物治疗原则
初始可切除的复发患者,根据患者既往放化疗病史,决定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案。
初始不可切除复发患者,根据既往放疗病史及治疗目标,MDT讨论下决定放化疗和/或全身系统治疗。治疗后,MDT讨论再次评估手术可切除性。
腹膜转移的治疗
同时性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确诊时发现的腹膜转移;
异时性腹膜转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腹膜转移。
通常腹膜转移预后较差,以全身系统治疗为主(具体药物选择参见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全身系统治疗章节)。在有经验的肿瘤中心,根据患者肿瘤负荷、腹水情况、体力评分等因素,在多学科指导下可考虑行以下局部治疗方式:
①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全腹膜切除术(前壁腹膜、左右侧壁腹膜、盆底腹膜、膈面腹膜的完整切除,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大网膜、小网膜的切除,和肠表面、肠系膜、脏层腹膜肿瘤的剔除和灼烧)、联合脏器切除(胃、部分小肠、结直肠、部分胰腺、脾脏、胆囊、部分肝脏、子宫、卵巢、肾脏、输尿管等)等。
②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或不联合CRS,选择开放式或闭合式腹腔热灌注化疗。
END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