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动态:放射技术第五章第一节头部
放射技术第五章第二节颈部
放射技术第五章第三节胸部
放射技术考试之第一门基础知识汇总
第五章第四节腹部
一、经第二肝门的横断层
膈穹隆下方和内侧为腹腔,而胸腔则居其上方和外侧。食管左移至胸主动脉前方,于下一断层穿膈食管裂孔。在腹腔内,肝占据右侧,肝左外叶和胃底首次出现于膈左穹隆的下内侧。第二肝门出现是本断层的重要特征。第二肝门是指肝腔静脉沟上份肝左、中间、右静脉出肝处,多出现于第10胸椎体上份水平。肝右静脉出肝后多开口于下腔静脉右壁,肝中间静脉和肝左静脉可共同开口于下腔静脉左前壁。可见肝冠状韧带上层和肝裸区。
二、经肝门静脉左支角部的横断层
肺消失,仅剩下肋膈隐窝。
腹腔内的结构由右至左表现为肝、胃底和脾,脾首次出现于胃底左后方,呈“新月”状。肝门静脉左支先出现角部,是本断面的重要特征。稍低水平可及横部的起始部和矢状部,囊部可与矢状部同层或稍低一个层面出现。肝左静脉本干已被其上、下根取代。
三、经肝门的横断层
肝门静脉及其右支的出现是肝门的标志。肝门静脉于下腔静脉前方的横沟内分出左支横部和右支主干,肝门静脉右支行向右后,分出右前支和右后支,分别进入肝的右前叶和右后叶。胆囊出现于肝门静脉右支前方,其左侧可见肝左、右管,右侧可见肝固有动脉右支。经肝门向前,肝圆韧带裂出现,它是肝左叶间裂的天然标志,分开左外叶与左内叶,内含有肝圆韧带。肝中间静脉和肝右静脉已为其属支,断面逐渐变小。
右肾上腺首次出现,居肝裸区、膈和下腔静脉后壁所围成的三角形空隙内。左肾上腺已于上一断层出现,位于胃后壁、膈和脾所围成的充满脂肪的三角内。
四、经腹腔干的横断层
腹腔干常出现于第12胸椎下缘水平,发自腹主动脉走向前下,分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断层变小,主要占据腹腔右半。肝圆韧带裂增宽,其左侧为游离的肝左外叶、右侧则为方叶,该裂内可见镰状韧带游离缘及其包含的肝圆韧带。小网膜左份为肝胃韧带,连于胃小弯;右份为肝十二指肠韧带,该韧带内,除有数个肝门淋巴结的断面外,可见肝固有动脉居肝门静脉左前方,肝总管和胆囊管下行于肝门静脉右前方。网膜孔出现,其前方为肝门静脉,后方为下腔静脉。脾断面呈三角形,居胃体左后方和首次出现的左肾的外侧。
五、经肠系膜上动脉的横断层
于脊柱前方,肠系膜上动脉在第1腰椎及第1腰椎间盘高度发自腹主动脉,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称门腔间隙,其上界为肝门静脉分叉处,下界为肝门静脉合成处。
此断面胰尾、体、颈出现,胰尾抵达脾门。脾动脉左行于胰腺上缘。肝门静脉右侧可见肝总管与胆囊管,于下一断层内两者合成胆总管。胆总管或肝总管走行于肝门静脉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空隙。小网膜及胃后壁与胰之间可见网膜囊。右肾出现。肝断面进一步变小,由肝左外叶、方叶、肝右前叶和肝右后叶组成,肝门右切迹有助于区别肝右前叶和肝右后叶。
六、经肝门静脉合成处的横断层
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颈后方合成肝门静脉,多在第1腰椎水平。胰头的右侧紧邻十二指肠降部,后方有胆总管下行。钩突突至肠系膜上静脉后方。胰的前面与胃后壁相邻,脾动、静脉行于胰体后缘,胰体跨越左肾的前面移行为胰尾,胰尾紧邻脾门。左肾静脉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右行,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恒定。左、右膈脚居腹主动脉两侧。
七、经肾门中份的横断层
右肋膈隐窝消失。左膈脚起于第1、2腰椎体的前左侧面,右膈脚起于第1~3腰椎体的前右侧面。右肾静脉粗大,汇入下腔静脉,其长度短于左肾静脉,右肾动脉于其后方走向右肾。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可见胰头,胆总管下行于胰头后缘,下腔静脉前方,故下腔静脉是在断层影像上寻找胆总管的标志。钩突位于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
断面的中份由右向左可见十二指肠降部、胰头及胆总管、肠系膜上动、静脉、十二指肠升部和空肠,肠系膜出现于脊柱的左前方,其根部附着十二指肠升部的左侧。胆总管居胰头后缘右端和十二指肠降部之间,向下即穿入十二指肠壁内。肠系膜上动、静脉是胰颈、钩突和左肾静脉的识别标志,又有助于辨识肠系膜根的起始段。
八、经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横断层
十二指肠水平部在脊柱的右侧接续十二指肠降部,水平向左走行,横过第3腰椎前方至其左侧,移行为十二指肠升部。此部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如肠系膜上动脉起点过低,可能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十二指肠壁厚小于5mm。于脊柱左前方,腹主动脉已发出肠系膜下动脉,后者的起始平面多位于第3腰椎高度。
九、经肝门静脉的冠状断层
在胰颈的后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肝门静脉。入第一肝门后,肝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和右支主干分别走向左前上和右外上。肝门静脉主干的右侧可见到胆囊管和肝总管,肝门静脉主干的左侧可见到肝固有动脉,上述结构均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尾状叶断面增大,其左上和右下均是网膜囊。小网膜左部(肝胃韧带)位于静脉韧带裂内。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各自注入下腔静脉。肝门静脉右前支粗大。
以上内容来自《放射医学技术》
习题
1、经第二肝门是横断层CT强化扫描图像,图注13所标注的结构是
CA、食管
B、胸主动脉
C、下腔静脉
D、肝右静脉
E、胸导管
C
2.胰头、颈、体分界的标志结构
A下腔静脉
B肠系膜上静脉
C肠系膜上动脉
D脾静脉
E脾动脉
B
3.第二肝门是指A
A、三支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
B、门静脉左右分支
C、左右肝管汇合处
D、胆囊管肝总管汇合处
E、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
A
4.经肝门静脉左支角部的横断层CT强化扫描图像,图注18所标注的结构是
E
A、肝右后叶
B、肝右前叶
C、肝左内叶
D、肝左外叶
E、肝尾状叶
E
5.位于第二肝门的水平面是C
A、第8胸椎
B、第9胸椎
C、第10胸椎
D、第11胸椎
E、第12胸椎
C
6.在肝门的横断层上,肝门出现的标志是E
A、肝中间静脉
B、肝固有动脉
C、肝门静脉左支
D、肝右静脉
E、肝门静脉右支
E
7.腹主动脉发出腹腔干常位于B
A第11胸椎下缘水平
B第1腰椎下缘水平
C第12胸椎下缘水平
D第2腰椎下缘水平
E第3腰椎下缘水平
C
8.在横断层面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血管
A左肾静脉
B左肾动脉
C右肾静脉
D右肾动脉
E脾动脉
A
9.在横断层面上,肾窦内的结构不包括
A肾盂
B输尿管
C肾大盏
D肾小盏
E肾血管
B
10.经肝门静脉的冠状断层,图注7的解剖结构是
B
A、肠系膜上静脉
B、门静脉主干
C、腹主动脉
D、肠系膜上动脉
E、下腔静脉
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