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腹腔内的ldquo不定时炸弹rdq
TUhjnbcbe - 2021/7/7 21:06:00

腹腔内的“不定时炸弹”拆除之路

张阿姨数年来一直为肚子里的“大包块”苦恼不已,为了不给生活在深圳的子女添麻烦,一直隐忍不言。

五年前张阿姨因为“子宫肌瘤”医院做了子宫切除的手术,术中发现盆腔还有一个肿物与周围器官组织广泛粘连、血管丰富,考虑到手术难度大、出血风险高,放弃手术切除。之后张阿姨到广州求医,医院再次手术,但第二次手术也未能切除,仅仅取了活检。由于症状不算明显,张阿姨和家人都放弃了继续治疗。但就在最近两年,张阿姨的症状逐渐明显起来,白天肚子发胀、食不下咽,半夜腹痛难忍、辗转反侧,靠着自己找来的“中药”、“偏方”暂缓症状。

年张阿姨来到深圳生活,她的种种“异样”终是被家人察觉,于是张阿姨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医院就诊。虽然听说中山七院是一家“大医院”,但张阿姨想起此前多次在老家、广州各地辗转就医的经历,两次开腹手术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没弄清楚这个“肿物”的来源和良恶性程度,张阿姨也对这次就医不报太大希望。

中山七院妇产科李田主任在接诊张阿姨后对她的病情进行了初步评估,告诉她和家人,尽管手术难度很大,腹腔内的肿瘤仍有手术切除的可能,建议住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这对张阿姨和家人来说既是惊喜也是新一轮的“忐忑”。毕竟,肚子里的“不定时炸弹”一天没有拆除,一天就不能安枕,但“拆炸弹”岂是易事?

住院后,张阿姨进行了各项术前检查评估,幸运的是腹腔内的“肿物”相较5年前未显著增大,根据肿瘤指标、影像学检查考虑“良性肿瘤”可能性大,理论上通过手术切除即可根治。但由于张阿姨经历了两次手术,盆腹腔环境改变,组织粘连包裹的概率高,且检查提示该“肿瘤”与周围肠道、膀胱、输尿管关系毗邻,血供丰富,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器官损伤风险高。同时,张阿姨还合并了胃肠道息肉、慢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多个胃肠道疾病,也是引起腹痛腹胀症状的原因,治疗还需多管齐下。

对张阿姨来说,前两次手术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疤,也是心灵上的“伤痛”。对这第三次手术,张阿姨是犹豫再三,忐忑不安,一边是对彻底解除“炸弹”、治愈病痛的渴望,一边是对再次无果、甚至病情加重的担忧。是中山七院妇科团队的专业、耐心、细致打动了张阿姨和家人,使他们重燃了战胜病魔的斗志和希望。

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李田主任组织妇产科内进行病例讨论,并请多个学科会诊,与消化病中心、泌尿外科、麻醉科、介入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做好充分的手术前评估和准备。

正式的“拆弹”手术在李田主任的带领下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成功麻醉后逐步打开腹腔,果然不出所料,这枚“炸弹”不好拆!该肿物不仅体积大,位置也长得刁钻,上至肚脐,下则深入盆腔达到骶前,那里可是血管网密布的“雷区”!雪上加霜的是肿物还与周围的肠管、盆壁粘连“锁死”,难以撼动,周围的肠管也因为多次手术的关系互相粘连、迂曲,部分因为肿物压迫局部出现扩张。面对这样棘手的状况,李田主任迅速启动术前制定的多学科共同作战方案。在消化病中心吴文辉主任的协作下,历时8个小时的高强度、高精度、高专注力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肿物得以完整切下,累及的部分肠管也做了切除吻合,出血不多,创面干净。这一次危机重重的“拆弹”之旅不负所托!圆满完成!

手术后,张阿姨在妇科医疗团队的精心照料下逐渐康复,腹痛明显缓解。术后1月余,因多次手术,张阿姨腹部伤口隐痛,针对张阿姨术后疼痛情况,在麻醉疼痛专科吴昌彬主任的建议下给予肌筋膜激痛点疗法,疼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结合张阿姨胃肠道疾病的情况,消化病中心也制定了相应的口服用药方案让阿姨长期服用,控制病情、改善症状。

随着病痛的解除,身体的康复,张阿姨的笑容多了起来,眼睛也明亮了起来,那层遮在眼前、压在心底的沉沉黑云散去,阳光透了进来。

根据术后检查报告,张阿姨患的是“盆腔平滑肌瘤”,一种特殊的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于张阿姨来说,她的“肌瘤”并不平凡。据文献报道,这种“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是指良性平滑肌瘤出现子宫外部位转移,部位包括肺部、盆腔、淋巴结等,通常患者都有子宫肌瘤手术史。因为病例罕见,该疾病的病因机制、治疗方案尚无定论,治疗上可选择期待观察、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盆腔部位转移性平滑肌瘤首选和主要方法,术后需密切随访。同时该疾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在此也建议有子宫肌瘤手术史的患者定期复查和体检,切勿轻忽这个常见病到罕见病的转变。

截至截稿,笔者了解到张阿姨已返回老家,相信战胜病魔后的阿姨接下来一定能过着含饴弄孙的惬意日子,生活乐无边。

以上为“女子柒柒”原创文章,部分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女子柒柒”属纯公益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腔内的ldquo不定时炸弹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