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输尿管与上尿路结石
TUhjnbcbe - 2021/5/1 23:02:00
环孢素软胶囊 http://m.39.net/pf/a_6997142.html
血液通过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经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成为终尿。终尿经肾小盏、肾大盏、肾盂流入输尿管。一、输尿管输尿管成对,左右各一。起于肾盂,终止于膀胱,将尿液导入膀胱储存(图1)。输尿管是肌性管道,长约20~30厘米,管径0.5~1.0厘米。根据行程,可将输尿管分为3段,腹段、盆段和壁内段。输尿管腹段位于腹腔,紧贴腹后壁前面向下行走。右侧输尿管行于右下腹时,邻近阑尾。因此,右侧输尿管结石的疼痛,易与阑尾炎的疼痛相混淆,应加以鉴别。输尿管盆段由腹段移行而来,从盆腔口进入盆腔,先在盆腔后部下行,然后左右输尿管弧形向前,分别从直肠两侧、女性子宫颈两侧,前行至膀胱底。在女性,左右输尿管与左右子宫动脉之间有一交叉。输尿管似一条水道由后向前,子宫动脉宛若一小桥由外向内跨越其上(图2)。啊,好一幅“小桥流水”的景象!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交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子宫手术,结扎子宫动脉时,一定注意不要将下方的输尿管一起结扎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轻者,肾积水、肾功能不全;重者,急性肾功衰、甚至危及生命。偶尔会出现个别医生犯糊涂,误扎输尿管。在女性,唉,又是女性,双侧输尿管进入盆腔口时,与卵巢的位置相近。因此,此处输尿管结石时,应与卵巢的炎症相鉴别。输尿管壁内段是穿过膀胱壁的一段,穿过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壁内段不是垂直穿过膀胱壁,而是斜行穿过。如此穿过,增加了长度,也具有了防止膀胱尿液逆向流入输尿管的功能。壁内段相当于一瓣膜,由于膀胱尿液的压迫,壁内段处于关闭状态,当输尿管内的压力大于膀胱时,壁内段开放,尿液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膀胱;而当膀胱内的压力大于输尿管时,压力使壁内段关闭,阻止尿液逆流(图3)。输尿管有3个狭窄部位,管径0.2~0.3厘米。分别位于输尿管的起始处、跨过盆腔入口处和壁内段。这3个部位是泌尿道结石容易停留的地方。二、泌尿道结石泌尿道结石是,由某些因素造成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积,最终形成的。具体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职业、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与结石的形成有关。结石有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盐结石、磷酸镁铵结石、胱氨酸结石等。结石主要在肾脏和膀胱形成,分别称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多为草酸钙结石,下尿路结石多为尿酸盐结石和磷酸镁铵结石。输尿管结石是因为肾结石排出过程中停留在输尿管的狭窄部位所引起。由于输尿管从上至下由粗变细,结石多停留于输尿管下1/3处。肾和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血尿和梗阻。疼痛:疼痛程度主要与结石的部位和是否活动有关。如肾盂、肾盏内大结石可无疼痛,而小的可移动的结石引起梗阻,会导致肾绞痛并伴有不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等全身症状。输尿管上、中、下部结石的疼痛会发生于腰部、上、中、下腹部,并可放射至大腿内侧。其疼痛尚须与胆囊炎及胆石症、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相鉴别。血尿:由于结石活动引起粘膜损伤出血,可以是肉眼可见的血尿,也可以是显微镜下检查时血细胞增多。以镜下血尿多见。梗阻:梗阻引起肾积水,可导致肾功能障碍。如继发感染,会出现发烧等症状。结石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小于0.5厘米的光滑结石,一般可自行排出。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以缓解结石的形成,也可以促进结石的排出。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结石的性质,调节饮食。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还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输尿管与上尿路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