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文看懂肾结石
TUhjnbcbe - 2021/4/24 17:22:00

一、什么是肾结石?

肾结石(calculusofkidney)是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左右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90%含有钙,其中草酸钙结石最常见。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结石但常始发于肾,肾结石形成时多位于肾盂或肾盏,可排入输尿管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几乎全部来自肾脏。

二、肾结石的形成原因

肾结石的形成过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积,最终形成结石。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与结石的形成相关。机体的代谢异常(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高血糖)、长期卧床、营养缺乏(维生素B6缺乏、缺镁饮食)、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

三、肾结石的高发人群

肾结石多发生在中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的高发年龄为30~50岁,女性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35岁和55岁,近年来女性的肾结石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肥胖患者容易患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结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造成低尿PH和高尿钙有关。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肾结石的发病率高,与其出汗过多、机体水分丢失有关。南方地区和沿海诸省市区的发病率可高达5%~10%,在这些地区,尿路结石患者可占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50%以上,这与日照时间长、机体产生较多维生素D3和高温出汗水分丢失有关。水的硬度高低与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之间没有定论,但大量饮水确实可以降低肾结石的发生风险。经济发达地区居民饮食中蛋白和糖类比例较高,其肾结石的发生率较高。

四、肾结石的症状

肾结石可能长期存在而无症状,特别是较大的结石。较小的结石活动范围大,当小结石进入输尿管时,引起输尿管剧烈的蠕动,以促使结石排出,出现疼痛和血尿。

有的疼痛可能仅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活动或劳动可促使疼痛发作或加重。有的疼痛则呈严重刀割样痛,常突然发作,疼痛常放射至下腹部,患者呈急性病容,蜷曲在床,两手紧压腹部或腰部,甚至在床上翻滚,呻吟不已。发作常持续数小时,亦可数分钟即缓解。

血尿是肾结石的另一主要症状。疼痛时,往往伴发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以后者居多,大量肉眼血尿并不多见,体力活动后血尿可加重。肾结石患者尿中可排出沙石,特别在疼痛和血尿发作时,尿内混有沙粒或小结石。结石通过尿道时,发生阻塞或刺痛。肾结石的常见并发症是梗阻和感染,不少病例因尿路感染症状就医。梗阻则可引起肾积水,出现上腹部或腰部肿块。

五、如何预防肾结石

1、多喝水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成因还未完全清楚,现有研究已发现与每日水的摄入量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尿液中含有很多溶质,是人体正常或者异常代谢的产物,还有一些是尿液中细菌的分解产物,如果饮水量充足,产生的尿量正常,这些溶质可随尿液排出体外。而如果饮水量不足或者出汗后未及时补充水分,尿液生成过少,这些溶质就会因为饱和而产生结晶,且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最终结聚成石。因此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可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结石的产生。

2、远离低钙饮食、高蛋白质饮食

摄入正常钙质含量的饮食、限制动物蛋白和钠盐的摄入,比传统的低钙饮食具有更好的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建议适当补充乳制品,如牛奶、干酪等。这一点与传统认为的结石患者要少吃含钙饮食不同。

避免吃含草酸过多的食物,如空心菜、芹菜、菠菜、甘蓝菜、芥菜等。可以多吃酸性食物,比如经常喝柠檬水,都有利于预防肾结石的发生。如果是有痛风的患者,会出现尿酸盐结石的风险,还要注意在饮食上避免吃含嘌呤过多的食物,比如海鲜类、动物肝脏等等,也不要喝酒,同时还需要针对痛风进行规范治疗。

3、多运动

现今,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运动,经常喜欢宅在家中看电影或者玩手机,有的人甚至一坐就是大半天,一直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看懂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