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病例分享局部进展期直肠癌TNT模式治
TUhjnbcbe - 2021/4/8 5:38:00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4.html

引言: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Iyadvancedrectalcancer,LARC)的治疗策略相对复杂,需要综合应用化疗、放疗、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近年来与NAC-CRT和CRT-NAC都不同的TNT模式,即“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对于高度风险,尤其是MRF+的LARC患者治疗强度大,可增加临床完全缓解(cCR)机会,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出现pCR的高危LARC患者长期生存显著获益。

我科曾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TNT模式治疗一例高度风险,肠段病变向外侵及系膜筋膜达左侧盆壁,MRF+的LARC患者,肿瘤显著退缩。在中医院结直肠外科的全力协作下完成肿瘤R0切除,术后标本符合重度治疗反应/完全病理应答(DworakTRG4级),环周切缘(-),最终病理显示为pCR,ypT0N0M0。现将这个病例分享给同道。

病史及初治情况

患者,女性,61岁主诉:间歇便血1月余。患者于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便血,量不多,排粪便成形,便后伴里急后重感,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同年4月为医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H:cm,W:58kg,S:1.64m2。身体质量指数(BMI):21.3;ECOG:0分。体检腹软,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直肠指检:截石位3、7、11点位见肛门肿物,2×1cm大小,肛诊对应点位齿状线上黏膜隆起,指套染血。肿标:CEA在正常值范围。血常规,血糖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肺功能、心脏彩超未发现明显异常。年4月2日肠镜距肛缘5~9cm见环1/2圈黏膜发红区,表面肿胀,不平,呈结节样,界限清。内镜诊断:直肠肿瘤活检病理(病理号:,直肠;,直肠):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ICH)MSH2(+),MSH6(+),MLH1(+),PMS2(+),符合pMMR。基线影像:年4月6日盆腔MRI:

直肠中下段管壁不规则增厚,见团块状软组织信号影,肠腔变窄,肠壁浆膜面欠光滑,病变肠壁外软组织最大截面约3.2×2.2cm,肠段病变向外侵及系膜筋膜达左侧盆壁,向前与子宫后壁分界欠清,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信号肿物,盆腔未见积液。双侧输尿管及膀胱充盈可,走行通畅,肾盂、输尿管、膀胱壁光滑,形态正常,未见充盈缺损。肠系膜内及骶前区可见多个增大的淋巴结影,大者短径约0.7cm。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MRI诊断意见:直肠局部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直肠恶性病变,T4N+,MRF(+),EMVI(-)。胸腹部增强CT:未见异常。

初始诊断及治疗前综合评估

初步诊断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Iyadvancedrectalcancer,LARC)cT4aN+M0,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直肠癌风险度分层极高度风险,cT4aN+并MRF+(注:根据ESMO-指南的直肠癌风险度分层)。基因状态:pMMR/MSS型。

第一次MDT讨论及术前治疗

1.肿瘤情况评估定位:直肠中/下位;定性:中分化鳞癌;定量:肠壁外病变最大截面约3.2×2.2cm;定期及风险度分层:cT4aN+,MRF+,极高度风险。pMMR/MSS型。2.全身情况评估BMI:21.3,ECOG:0分,无手术禁忌症。3.治疗目标最大限度缩瘤,确保治愈性切除。4.治疗计划全程新辅助治疗(totalneoadjuvanttreatment,TNT)+直肠癌根治术。对于LARC,低/中位,cT4N+并MRF+,极高度风险,无肠梗阻症状的患者,能最大程度地使肿瘤降期的TNT是一个合理的治疗模式。TNT是指除在手术前进行标准的放化疗外,还给予规定的全身化疗,在LARC标准治疗模式中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对于距肛缘10cm以下,T3~4和/或N+的LARC,在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长程放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放化疗较术后放化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风险。5.治疗方案:(1)TNT: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同步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即,2周期NAC(诱导化疗)+CRT+2周期NAC(巩固化疗)。在TNT过程中,诱导化疗安排在CRT前进行。卡培他滨口服方案在CRT中使用较为便利。在CRT后进行巩固化疗,可增加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分享局部进展期直肠癌TNT模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