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飙升
不知不觉又到了
泌尿结石高发的季节
尤其是小编身处广东
这里可是泌尿结石发病率全国最高的地区!
8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是肾结石患者
堪称是“痛”得最多的一群人
想象一下
一颗小拇指尖大小的石头
死死卡在肾脏
又或者顶在你的输尿管里
那种痛不间断地从下腹传上来,像刀绞一样
痛得面容扭曲、直不起腰
之后就是血尿
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等症状
想想就得人惊……
小编最近经过泌尿外科
因肾绞痛来就诊的患者真的大幅增多……
总之身处广东的各位朋友真的要小心!
结石为啥夏天高发?
广东人为啥频频中招?
夏天是泌尿结石高发季节
这个时候天气炎热
↓↓
人们出汗多、饮水少、排尿少
↓↓
导致尿液浓度过高
↓↓
尿中晶体沉积,慢慢形成结石
至于广东人为什么总是中招,很简单,除了跟广东气候和水质有关外,广东饮食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老火汤:
要想老火汤鲜甜好喝,两样不能少,一是有肉,如鸡架、猪骨、瘦肉;二是时间长,半小时起步。这都会使汤里的嘌呤飙升。
尤其是,有些老火汤里还有动物内脏,如猪肚汤、猪肺汤、猪什汤等,嘌呤含量更高。人体摄入过多嘌呤,会生成尿酸。尿酸过高,不止导致痛风,也会造成尿酸盐沉积,引起尿酸结石。
此外,广东是沿海地区,海鲜品类很多
海鲜配啤酒,是夜宵经典搭配。但这样的吃法,也会使人体尿酸增加,诱发肾结石和痛风。
泌尿结石到底是何方神圣?
尿液中的矿物质析出结晶,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的结石统称泌尿系结石。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结石卡在输尿管内,会导致输尿管梗阻,尿液不能畅通排出,滞留在肾脏引起肾积水及肾功能受损。而尿液里的细菌容易并发感染,进一步加剧梗阻。长时间梗阻的后果是肾功能慢慢丧失,到了少尿、无尿的阶段,往往同时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般症状有:
肾绞痛:肾结石掉进输尿管里,导致突发剧烈腰痛(疼痛程度堪比女性分娩),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尿血:化验尿液可检测出红细胞,甚至肉眼可直接看到粉或红色的血尿。
排尿困难、疼痛:结石堵塞影响了尿液的正常排出,多见于膀胱结石。
结石不痛不治?千万别!
很多人查出肾结石后,因为不觉得痛,也就不把其放在心上;还有人认为痛过的结石不再痛就不用管了。
一个真相是:这样做后患无穷,无明显疼痛的结石可能会带来长期的梗阻、感染,并逐渐损伤肾脏功能。
泌尿结石大多在肾脏内形成,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当结石由肾脏掉入输尿管时,就会堵塞部分输尿管腔,使尿液排泄受阻。
梗阻的输尿管发生痉挛、压力增高,肾盂内的压力也会随之增高,这时腰部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这种现象被称为“肾绞痛”。
当结石固定在输尿管内不再移动,这时腰痛症状往往会消失,但肾脏产生尿液相应减少,同时肾盂增大,产生肾积水,在不知不觉间,肾脏功能逐步受损。
因此,腰痛消失,并不代表结石病已经治好,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坚持治疗,直至结石排出体外。
怀疑自己可能得了泌尿结石怎么办?
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主要有:
1、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和血常规;
2、影像学检查: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等。
一旦发现家人或自己患有泌尿结石,应及早治疗,以防病情不断进展,造成输尿管梗阻、肾脏积水,甚至肾功能受损。
对小于4毫米的结石,多数患者自己可以排出来。对于4毫米以上的结石,可根据患者情况,到泌尿外科采取体外碎石、输尿管硬镜碎石、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等,这些都属于微创治疗,对患者损伤非常小。
如何预防泌尿结石?
多喝水:
预防结石最好的方法是多喝水,注意在全天内均匀饮用。建议最好保证每天毫升以上的喝水量,老年人尤其心功能欠佳者可酌情减量。炎炎夏日,从事体力劳动者出汗多、排尿少,这类泌尿结石的高危人群应注意及时补水。而有泌尿结石病史的朋友,除了注意保证饮水量,还应定期复查,及时治疗,防止出现不可逆的肾损伤。
怎么判断自己喝水够不够
看尿液的颜色。尿液呈浅黄色或白色、透明,说明喝水量充足。尿液呈黄色甚至深黄色,说明喝水量不足。
注意饮食结构:
泌尿系结石中大约90%属于草酸钙结石,所以应减少摄取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芹菜、竹笋、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豆类及甘蓝菜科的蔬菜,也应避免酒精、咖啡因、茶等。
另外尿酸结石患者应少吃动物内脏、肉汤、海水鱼、香菇、紫菜、豆类、酒类等高嘌呤食物,必要时依医嘱服用降尿酸药物。
适当做4类运动
适当增加运动量对未患结石和已有结石的人都有益处,其作用机理是:借助运动时所产生的冲击、惯性,促进结石发生活动,从而为下一步排石奠定基础。
可选择的运动有跳绳、跑楼梯、打篮球、跑步等。但对于较大的肾结石,不宜盲目进行跳绳,以免结石卡在输尿管,损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