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国(左二)与同事们观察患者胸片。
“95后”*医高富国和一位81岁患者奶奶的故事
■高富国
年3月15日,我收了一个特殊的病人。
晚上十点,救护车像往常一样奔驰而来,车门打开,眼前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体格瘦小,身体羸弱。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路小跑,用平车迅速把老太太推入病房。老人全身动弹不得,眼神空洞,写满无助,我和当班的护士把她安置在39号病床上,一看登记信息,患者姓张,年龄81,我心里咯噔一下,捏了一把汗,毕竟高龄老人更难熬过去。
当晚值班已经收治了好几个病人,经过一番忙碌,已经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加上武汉最近已有二十多度,防护服捂得严严实实,贴身衣服早就浸透了也浑然不知。
反复向患者家属询问才知,老人家本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在这次新冠肺炎发生后,双下肢突然瘫痪,伴随大小便失禁,生活已不能自理。
第二天戴沛*主任亲自去看张奶奶,并带老人做了CT。戴主任是我们感染六科一病区的主任,平时坚持每天进病房查看病人,对危重患者格外关心,深受患者信任,我们都很敬重他。
接着是请专家会诊和小组讨论治疗方案。我们组里认为,这样的病人在接受身体治疗的同时,应该注重心理疏导。要让患者在最脆弱的时候看到希望,感受到爱,建立信心,这样有助于病情恢复。
这几天,我经常和老人的孩子通话,打电话询问一些老人平时的爱好、习惯等,想着查房的时候多和老人谈谈心,让她高兴一点。其实,无需家属叮嘱,我们对每个病人都很关心。尤其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常常让我想到自己远在家乡的奶奶,年纪相仿,同样白发苍苍,也患有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不过我已经大半年没见过奶奶了。
治疗有序进行着,其间最辛苦的其实是护理工作。不得不说,在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方面,护士更劳累,但她们毫不抱怨,每天把最阳光的一面展现给患者。
作为*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我是2月2医院的,这个以“中国速度”医院凝聚着全国人民的目光,这里有一千多个和我一样的*队医务人员。令我们最快慰的事,莫过于看着自己的病人们每天都在好转,一个个走出病房。
3月20日,我去查房,张奶奶的状况明显好转,眼睛也有些神采了。这位奶奶听力不太好,每次说话都需要俯在她耳边,把音量调到最大,远看有点像吼叫,但严实的防护服带来了隔音效果,其实听起来仍然是嗡嗡的,甚至有点回声。同事打趣说我说话有点像嘴里含着核桃,在紧张的工作中哪怕这样的小小笑话,也会让我们高兴个不停。不过每次我靠近,张奶奶都会下意识躲一下,就算戴着口罩,说话时也会捂一下嘴巴,看到老人这样沉默的“疼爱”,我不知道说什么,但心里暖着。比较难受的是,有时候头顶着大太阳推病人去做CT,要走好几百米,有时候有点艰难,穿防护服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以后会出现缺氧头痛,呼吸困难的症状。
高富国(后排右一)与同事们。
可喜的是,老太太今天已经可以坐起来了。我之前想的是,通过鼓励交流,最好能让她站起来。今天武汉气温已达27℃,天气很好。要不是疫情影响,应该是赏樱的好时节。我鼓励张奶奶动一下,奶奶不太相信自己,不敢尝试,在反复劝说下,老人慢慢地挪动身体,她把脚搭在床边,系好扣子。别看这么简单的动作,之前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这几天老人都是躺在床上,翻身都困难。
老人家边系扣子边跟我说话,不经意间,竟然就成功地站在地上,站在我眼前!我呆住了几秒,反应过来后激动地喊了出来:“奶奶,你竟然站起来了,太了不起了!”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她一看到自己站起来,突然哈哈哈哈笑了,发自肺腑的高兴地笑,对她来说也是久违的笑,老太太病倒已经二十多天了,这么多天一直没有离开过病床。
看着眼前这位81岁的老奶奶高兴成个孩子模样,我双手扶住她,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动,张奶奶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起了家里的事。她的丈夫,以前也是一名*人、*员,爱学习,事业有成……奶奶也“炫耀”她年轻的时候爱读书,读过好多名著,一本一本给我列举,这是她入院以来最轻松愉快的一个下午。曾几何时,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家乡的奶奶……
离开的时候,张奶奶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郑重地向我敬礼。她行动迟缓,姿势也不太规范,我木讷地僵立着,只在心里还了一个*礼。张奶奶不会看到,孙子辈的我藏在护目镜下的眼睛竟然湿润了,但我隔着雾蒙蒙的护目镜却可以看到,老人眼里的泪水。那一刹那,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真的太有价值了,有什么比帮助一个人恢复生命的力量更让人感到欣慰?
刚才手机振动,打开看到了这封来自81岁张奶奶的感谢信。老人本就体力不支,也没有握笔的力量,每一笔都是艰难的,甚至字迹也不好辨认,但每一个字都让我看到那个戴着老花镜的身影,是那双颤颤巍巍的手一笔一笔地写下了这些字,是写给我们,也是给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后记
在39床患者可以站起来的同一天,我的另一位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龚奶奶,竟然可以说话了!
这位龚奶奶住在16床,她是新冠肺炎合并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以及高血压的85岁的老人。入院时插着胃管、尿管,意识不清,询问时,她只会望着你,没有任何反应。
我只好联系龚奶奶的家人。她的丈夫89岁,电话打过去,老伴说到一半开始哽咽,转而嚎啕大哭。他们相依为命一辈子,相互照顾了一辈子,现在却不能来床边侍病。他说老太太胆子很小,平时出门都要牵着他的手,因为怕走丢了。平时都是他给喂饭,龚奶奶也是他的支柱,不敢想象万一剩下一个人,可怎么活下去……这些话让人心酸,也给我力量。我尽力安抚了老人,告诉他,我们一定尽自己所学去照顾、治疗老太太,请放心。
就在今天,这位龚奶奶,竟然可以说话了,也可以喂饭吃了,她抓着我的手,反复说着谢谢!我感觉得到,她有好多话要说,但是又表达不出来。但毕竟,这是好的趋势。
今天的好消息不仅来自我医院,武汉已经连续多日实现“三清零”了,全国也慢慢开始“解冻”了,胜利指日可待!
张奶奶的感谢信
感谢信
医院的中国人民解放*:
你们的医德高,医术精。
按照治人先治本情况,组织开会,讨论研究诊断,最后决定方案,并反复给患者远在外地的子女联系通话说明。
我是一个81岁,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太婆。有心脏病,不能坐,不能站,不能行走,在床上大小便(的)肺炎患者。现在经过戴医生、高医生等*医的治疗,已可坐,也可下地慢慢行走(短时间),一天多次大便,次数渐渐减少。
护士女战士任劳任怨,辛劳无比,当他们给我清洗大小便,床上我曾感动的哭过三次(实在难能可贵)。
我这次能活着走出医院的大门,实实在在的要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向你们敬礼,鞠躬。
医院39床
张瑞玲
(整理:高国丽)
来源:中国*网作者:高富国责任编辑:刘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