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肥胖相关性肾脏病1例 [复制链接]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30岁,职员,年10月因“小便泡沫增多6月余”入院。

患者6月前体检查尿蛋白阳性2+,24小时尿蛋白1.5g(均未见报告),伴尿泡沫增多,无尿急、尿痛、尿量减少,无口眼干燥、口腔溃疡,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骨痛,无下肢浮肿。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科。

入院查体:身高cm,体重82kg,BMI30.2kg/m2,血压/92mmHg。神清,精神可,颜面部不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我院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10.19):比重1.,蛋白3+,隐血+、红细胞2/ul。

血生化(.10.19):肌酐70umol/L,尿素氮3.69mmol/L,尿酸umol/L,白蛋白37g/L,空腹葡萄糖8.89mmol/L,总胆固醇4.48mmol/L,甘油三酯3.15mmol/L。

尿系列蛋白(.10.12):尿A/Cmg/g,α1MG8.56mg/L,β2MG0.25mg/L,NAG78.3U/L,尿微量白蛋白mg/L,尿免疫球蛋白87.9mg/L,尿转铁蛋白38.9mg/L。

24小时尿蛋白(.10.20):mg/24h,尿量1.8L。

糖化血红蛋白(.10.11):8.0%。

血ANA16项(.10.12):抗核抗体1:,抗SSA抗体及RO52抗体阳性。

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血尿轻链、ANCA、甲状腺激素五项、肿瘤指标、免疫十项以及血免疫球蛋白均未见异常。

我院辅助检查:

心电图(.10.19):正常范围心电图。

胸部CT(.10.12):右肺中上叶少许纤维灶,双肺下叶少许局限性肺气肿可能,胸腺退化不全可能,主动脉旁小结节,扫及肝脏钙化灶。

泌尿系彩超(.10.12):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

1.蛋白尿原因待查(原发性?继发性?)

2.高血压3级(很高危)

3.2型糖尿病

4.高脂血症

入院后处理:稳定血压,控制血糖、血脂,排除禁忌症后于入院第2天(.10.20)行肾穿刺活检术。

肾活检结果

图1红色箭头所指:PAS染色可见局灶节段性硬化肾小球,PASM染色可见肾小管空泡变性

光镜:

肾小球:19个肾小球,其中3个肾小球球性硬化,2个节段性硬化。其余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球囊腔变窄,细胞数约60-80个/球,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开放尚好,少数毛细血管袢血管瘤样扩张,未见明显K-W结节,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开放欠佳,皱缩状,无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肾小囊壁增厚,以系膜基质增生最为明显,壁层细胞无增生,未见新月体形成,少数肾小球球囊周纤维化。PASM染色未见钉突样结构,无系膜插入及双轨形成;Masson染色未见嗜复红物沉积。

肾小管-间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变性,可见少量蛋白管型,部分肾小管管腔扩张,刷毛缘消失,腔内可见脱落上皮细胞,灶状萎缩(约10%),但未萎缩的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轻度纤维化。

肾间质血管:小动脉管壁轻度增厚。

电镜:

肾小球:电镜下观察1个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开放尚好,袢腔内可见内皮细胞和红细胞,无明显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无明显增厚,薄处约nm,多处厚约-nm,最厚处约nm;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和基质节段性增生;足细胞足突融合约40%;肾小囊壁层细胞无明显增生,未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管-间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肾间质无特殊病变。

肾间质血管:毛细血管管腔内见红细胞。

免疫荧光:

未见免疫复合物沉积。

病理小结:综合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考虑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OB-FSGS)。

最终诊断:

1.肥胖相关性肾病(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OB-FSGS))

2.高血压3级(很高危)

3.2型糖尿病

4.高脂血症

治疗经过及转归:

1.饮食控制、减重,采用中等度能量摄入,每日能量摄入减少1/3;

2.二甲双胍降糖纠正胰岛素抵抗;

3.达格列净联合缬沙坦减少蛋白尿。

经过上述处理半年(年3月)后电话咨询患者目前BMI29kg/m2,血压/80mmHg,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左右,24小时尿蛋白在0.5g(尿量2L)。

文献复习及诊治体会

肥胖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可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RAAS系统活化、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造成肾脏损害,引起肥胖相关性肾病(ORG)。-年南京大学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例患者肾活检标本,在过去5年中,ORG发生率从0.62%增加到1.0%1。ORG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并未完全阐明。张贺佳等2研究表明ORG患者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可能是拮抗ORG发病的保护因子。

ORG起病隐匿,以中等量蛋白尿多见,大量蛋白尿、典型肾病综合征少见,一般不合并低蛋白血症。无肉眼血尿发作、镜下血尿少见,若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需要重新诊断。肾脏体积增大:长径mm(男),mm(女)。光镜下肾小球病变有两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单纯肾小球肥大。免疫荧光多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可合并节段或弥漫性IgM和/或C3沉积。

肥胖相关性肾病(ORG)诊断标准3:1.肾脏起病前明确存在肥胖,肥胖定义:BMI30kg/m2或伴有腰围90cm(男)、85cm(女);2.肾活检提示:肾小球肥大伴或不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3.代谢综合征相关表现:糖代谢、脂代谢紊乱,高血压、高尿酸、高粘滞状态等;女性激素失调、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4.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该患者ORG诊断明确,病理提示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OB-FSGS),需要与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FSGS)鉴别。I-FSGS多由免疫介导,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多为急性病程,表现为典型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重,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ORG并非良性进展,部分患者可发展至ESRD。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2年随访发现35%的OGR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加50%,10%的ORG患者血清肌酐增加%或进入ESRD,多因素分析显示蛋白尿水平是肾功能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ORG并非良性进展,部分患者可发展至ESRD,肾功能进展与蛋白尿水平相关。

减重是ORG治疗的基础,ORG系由肥胖引起,因此减肥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包括纠正胰岛素抵抗、应用RAAS阻断剂以及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减肥作用。RAAS阻断剂可以改变肾脏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减少蛋白尿。现有的大量研究还显示,SGLT-2抑制剂在有效降糖同时,还可有效减轻体重,同时可以达到心肾同时获益。

针对该患者我们制定个体化治疗方式:饮食控制、减重,加用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联合缬沙坦治疗,复查患者24小时尿蛋白在0.5g左右,血压血糖达标。随着我国居民肥胖患者的逐渐增加,ORG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部分患者由于未行肾穿刺活检无法确诊,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出现蛋白尿,希望临床医生可以开阔思路,考虑到ORG可能。

参考文献

[1]ChenHM,LiSJ,ChenHP,etal.Obesity-relatedglomerulopathyinChina:acaseseriesof90patients[J].AmJKidneyDis,,52(1):58-65.

[2]张贺佳,程虹,杨敏,等.血清α-klotho水平与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相关[J].中华肾脏病杂志,,33(6):-.

[3]杨小娟,刘明亮,李娟,等.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15(17):-.

[4]TsuboiN,KoikeK,HiranoK,etal.Clinicalfeaturesandlong-termrenalou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