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医院泌尿外科李毅宁主任接诊了一个特殊的“小小患者”,出生时在外院被诊断为“右肾先天缺失”的女童圆圆(化名),才3岁半。经检查,李主任却发现圆圆的右肾并没有缺失,而是藏在了“隐秘的角落”呈不发育状态。
原来,圆圆出生以来一直不分时间、场合“尿裤子”,父母也一直以为是因右肾缺失导致,拖延至今才带圆圆求医就诊。
李毅宁主任表示,“本以为缺失的右肾”实则仍在悄悄工作,每天持续分泌少量尿液,同时右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并输尿管口开口于阴道前段,导致这些尿液不流入膀胱进行正常储存、排尿,而是直接开口于阴道,不受意识控制而排出,造成尿裤。
右肾发育不良且生理结构畸形,如果不手术圆圆甚至到了成年都无法摆脱尿裤尴尬!于是,经父母要求,圆圆入院后,李宁毅团队采用目前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圆圆腹壁打了3个5毫米的小孔,将不发育的右肾及输尿管切除。术后圆圆的症状消失,排尿正常,康复出院。
像圆圆这种输尿管异位开口,也常见于重复肾畸形的患儿,因为彩超下双侧都有肾脏,有些人甚至到成年才发现“尿裤子”的原因。
重提泌尿系统相关疾病
大家往往想到的仍是“成人专利”
实则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同样多发
却往往因孩子不懂表达、
家长未及时重视、不懂如何求医
导致治疗乱跌乱撞而耽搁
给孩子留下一生的身心理障碍
暑假期间,福医二院泌尿外科接诊到的小儿患者明显增多,从出生数月到十来岁不等,多为尿道下裂、先天性肾积水、先天输尿管异位开口、先天不发育肾并输尿囊肿、先天“弯枪”等症状。这类患儿的病症绵延棘手、家长期望值高、对医生挑战性大。
病例从胎儿期发现肾积水
18月龄男婴,从胎儿期即发现左肾积水,出生后一直随访。近期,其肾积水不断加重到福医二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李毅宁团队术前考虑先天性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后腹腔小儿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李毅宁主任表示,近年来,随着产前诊断水平的提高,许多胎儿在母体内即发现肾积水,以往有许多年轻父母就选择了堕胎,但是这几年,发现许多胎儿期肾积水,在出生后经过科学喂养,有60-70%可能随着身体的成长慢慢修复这种先天缺陷。所以,医生对这类婴儿采取出生后每周一次彩超,连续三次,评估其肾脏厚度及肾积水程度,以后动态评估长期随访,必要时才选择手术治疗,而实际临床上,有些患儿也就停留在原有的肾积水情况,随着身体发育,这种轻度的肾积水可能是不损害肾功能的。
病例留守儿童尿道下裂
12岁男孩,以尿道下裂求医,父母常年在泉州打工,小孩一直在老家留守。等到父母觉得手里有点钱时,才带着孩子到福医二院泌尿外科就医确诊为会阴型尿道下裂。经沟通,决定修复男性生殖器外观,经过三次的整形修复手术,修复了阴囊阴茎外观,并重建了尿道到阴茎顶端。
这种尿道下裂的手术,最适合的手术年龄应是2-3岁前,但是因为家里的原因,许多孩子耽搁了,导致许多孩子在手术修复后,成年后仍有心理方面的问题。
病例少女排尿困难、肾积水
14岁少女,却已排尿困难4年余,在外多次求医,看过儿科、儿外科、医院,均未得到有效治疗。在福医二院泌尿外科就诊时,发现膀胱排尿后残余了近ml尿液,且双肾均出现肾积水。进一步检查发现了脊髓有良性纤维瘤,经过导尿,以保护肾功能,以免进一步损害,动员其寻找神经外科手术。
李毅宁主任表示,这类神经源性膀胱,在临床上处理上比较麻烦,能寻找到病因,处理原发病,可能会好转的;也有部分没有办法找到病因的,鼓励培训自家导尿的能力,每天自己导尿6-8次,以保护肾功能为主,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要避免导尿过程中的感染。
医生提醒: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