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讲真,遇到膀胱壁增厚并腔内气体的情况,你 [复制链接]

1#
⊙作者/杨金锋钮颍徐翠萍⊙单位/医院超声科患者男,29岁,确诊1型糖尿病12年,自述一直药物治疗,但近期血糖持续升高伴随口干、恶心、呕吐,空腹血糖24.6mmol/L,以「1型糖尿酮症酸中*」收入院。患者同时自述近期明显有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偶有尿失禁。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双肾形态、大小、回声正常,双侧集合系统对称性分离约12mm(图1);双侧输尿管上段内径略宽,均约6mm。图1双肾集合系统轻度分离膀胱充盈状态:壁明显增厚,层次不清晰,回声减低。动态扫查显示膀胱内壁毛糙、不光整,小房、小梁样结构增生。膀胱内壁为弥漫性环状气体回声围绕,前壁显示清晰,后壁因气体反射无法显示,转换体位及探头加压可见气体流动征象(图2和视频1)。图2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增厚,回声偏低,内壁不光整,可见气体强回声环绕和气体多重反射影,膀胱腔内回声增强,显示不清晰。BL:膀胱视频1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下显示强气体反射,环绕膀胱内壁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约78ml,膀胱前壁显示更清晰,壁间显示散在气体反射,腔内及后壁因气体反射无法显示,仅显示为团状较强气体反射(图3和视频2)。图2排尿后,膀胱壁增厚更明显,内气体积聚,前壁后方因气体反射显示不清,可见细小气体颗粒进入肌层,散在分布视频2排尿后膀胱内暗区消失,膀胱壁增厚,腔内消失残余气体反射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超声考虑为神经源性膀胱合并气肿性膀胱炎。后经尿细菌耐药培养证实为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复查超声发现膀胱壁仍增厚毛糙,但膀胱内气体消失(图4和视频3)。图4抗生素治疗5天后,膀胱内气体消失,膀胱壁增厚毛糙。BL:膀胱视频3治疗后,膀胱内气体反射消失病例讨论气肿性膀胱炎(Emphysematouscystitis)是指膀胱壁内或腔内有气体存在的一种膀胱炎症。其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产气杆菌,通过酵解葡萄糖或尿中正常或不正常的蛋白质而产生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附着于炎性增厚毛糙的膀胱壁粘膜下,量大时可溢至膀胱内和(或)膀胱外周的浆膜下。排尿时可有部分气体随尿液排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其他病损引起的膀胱排尿动力缺乏,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声像图表现为膀胱过度充盈,壁增厚毛糙,小梁小房形成,不能自主排尿,排尿后膀胱体积变化不明显。鉴别诊断膀胱内出现气体,除了气肿性膀胱炎外,医源性检查、肠道-膀胱瘘以及外伤、放射治疗、异物或脓肿形成也可导致膀胱积气。膀胱壁增厚除了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外,外伤性腰骶部神经受损及长期前列腺增生尿潴留也均可导致,鉴别需结合病史。总结本病例患者系因长期1型糖尿病,加之最近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尿路感染,出现气肿性膀胱炎。另外,长期高血糖导致支配膀胱的周围神经受损,膀胱尿液潴留,也增加泌尿系感染风险。参考文献:[1]崔二峰,唐永强,李瑞,等.气肿性膀胱炎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11):-.[2]何冬梅,王全胜,叶民,等.气肿性膀胱炎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8):-.[3]LiuPH,HiiCH.EmphysematousCystitis:ADiagnosticPitfall[J].InternationalJournalofGerontology,,11(3):.[4]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策划/苏姗

投稿邮箱/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