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起学组胚22 [复制链接]

1#

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

1

一、教学大纲

1.掌握:中肾的位置、组成和演变;输尿管芽的来源和演变;生后肾组织的演变与肾单位各部的形成过程;后肾的位置及变化;多囊肾的形成。

2.熟悉:前肾和中肾发生;中肾管和中肾小管在男性和在女性的不同演变;中肾旁管的形成过程及其在男性和在女性的演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成因。

2

二、内容整理

(一)泌尿系统

1.肾和输尿管的发生

(1)前肾

发生于头端的生肾节,由前肾小管和前肾管构成。胚胎第4周初,在第7-14体节外侧的生肾索形成数条前肾小管,先后出现即退化,并向尾侧生长成纵行的前肾管。

无泌尿功能,完全退化

(2)中肾

由中肾小管和中肾管构成。胚胎第4周末,继前肾之后,位于中肾嵴(由生肾索增生而成)内,从头至尾相继发生数十对横行的中肾小管,其外侧与中肾管(即原前肾管)相通;内侧包绕毛细血管共同形成中肾小体。中肾管的尾端通入泄殖腔。至第2个月末,除保留中肾管和尾端的少数中肾小管外,中肾大部分退化。中肾于男性参与部分生殖管道的形成,而女性仅残留一小部分中肾小管,形成附件。

短暂泌尿功能,大部分退化,少部分变为排精管道

(3)后肾

由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构成。中肾管在进入泄殖腔前,向背侧中部发出输尿管芽,长入中肾嵴尾端,中肾嵴细胞向它聚集包围,形成生后肾组织。输尿管芽反复分支发芽形成输尿管、肾盂、肾盏和集合管;生后肾组织逐渐衍变为肾小管和肾小囊,形成肾单位,生后肾组织的外周部分形成肾被膜。第3个月时,肾可区分为皮质和髓质,开始行使排泄功能,产生的尿液成为羊水的主要成分。肾脏最初位于盆腔,后因输尿管延长、胚体直立,终移至腰部。

有泌尿功能

(4)肾上升

第5~6周时,肾脏位于盆腔,肾门向前方。第七周时,肾脏上升到腰部腹腔内,肾门旋转90度,由朝前变为朝内

2.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泄殖腔→尿生殖窦+原始直肠

3.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

(1)多囊肾

集合管发育异常或集合管与远端小管未接通,致肾单位内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泡。

(2)异位肾

肾未达正常位置,多滞留于动脉分叉处,位于盆腔

(3)肾缺如

输尿管芽异常,未发生或未诱导出生后肾组织则导致肾缺如

(4)马蹄肾

两肾下端融合,上移受阻

(5)脐尿瘘

膀胱顶端与脐之间的的脐尿管未闭锁,脐与膀胱相通,尿液可从脐部漏出。如脐尿管残留并扩张,则形成脐尿管囊肿

(6)膀胱外翻

前腹壁无肌肉覆盖,膀胱前壁破裂,粘膜外翻,可见输尿管口

(二)生殖系统

1.性腺的发生

(1)未分化的性腺

生殖腺嵴上皮向其下方的间充质生出许多细胞索性腺分为皮质和髓质,这些细胞索称为初级性索,后来原始生殖细胞(近尿囊基部的卵*囊内胚层细胞)迁入初级性索内。

(2)睾丸的发生

在睾丸决定因子TDF(其基因位于Y染色体短臂上,称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regionoftheY,SRY)影响下,初级性索增殖脱离表面上皮,增生形成睾丸索,后演化为生精小管。其中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精原细胞,初级性索的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表面上皮下方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白膜,生精小管之间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间质细胞,并分泌雄激素。生精小管为实心结构直到青春期前。

(3)卵巢的发生

因缺乏睾丸决定因子,未分化生殖腺自然向卵巢分化。初级性索退化,性腺表面上皮细胞又增殖,产生次级性索(或称皮质索),后来次级性索分离成许多孤立的细胞团,其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分裂旺盛,胚胎第5个月,分化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皮质索细胞分化为卵泡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卵泡细胞构成原始卵泡,该结构多数持续到青春期才进一步生长。

(4)睾丸和卵巢的下降

由于胎体长长,引带(索状中胚层,起于生殖腺尾端,止于阴唇阴囊隆起)相对缩短,导致生殖腺下降。卵巢停留在盆腔;睾丸则降到阴囊内,并带腹膜进入阴囊成为鞘膜。

2.生殖管道的发生

(1)未分化期(两套管道)

(2)男性生殖管道的分化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的作用下,中肾尾侧的中肾小管演变为附睾的输出小管,中肾管演变为附睾管、输精管、射精管和精囊。睾丸的支持细胞分泌抗中肾旁管激素,促使中肾旁管退化消失

(3)女性生殖管道的分化

雄性激素缺乏、中肾管退化。中肾旁管演变为输卵管、子宫、阴道穹隆部。窦结节演变为阴道下段和处女膜

4.生殖系统的先天畸形

(1)隐睾

睾丸可停留在腹腔或下降过程中的某部位,多见于腹股沟管中,影响睾丸的发育可至不育

(2)子宫畸形

双角子宫:中肾旁管尾端上部未能融合,常伴有输卵管异常和不孕

双子宫:中肾旁管尾部未能融合,常伴有双阴道

(3)阴道闭锁

窦结节未能形成阴道板未能再通

3

三、名词解释、简答

1.尿生殖嵴:胚胎第3~4周,间介中胚层增生形成生肾索,生肾索继续增生,与体节脱离,并突向体腔,在腹后壁中轴两侧形成一对纵行隆起,即为尿生殖嵴。随后尿生殖嵴表面出现一条纵沟,将其分为内侧的生殖腺嵴和外侧的中肾嵴。尿生殖嵴是中肾、生殖腺和生殖管道的原基。

2.脐尿瘘:脐尿管瘘是尿囊(或脐尿管)未闭锁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在膀胱顶端与脐之间形成瘘管,胎儿出生后,尿液可经此瘘管从脐部漏出。

3.隐睾:睾丸未下降至阴囊称隐睾。未下降的睾丸可停留在腹腔内,也可停留在腹股沟管内;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若双侧睾丸均位于腹腔,因腹腔温度高而影响精子发生,可导致男性不育。?

4.中肾旁管:中肾旁管是中肾管外侧的体腔上皮凹陷并闭合而形成的管道。中肾旁管的起始部开口于体腔,左、右两侧中肾旁管向下向内侧走行,其下段在中线合并,尾端为盲端,突入尿生殖窦的背侧壁,在窦腔内形成窦结节。中肾旁管在男性退化,在女性发育为生殖管道。

5.后肾的分化发育

①后肾是人体的永久肾,起源于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②输尿管芽是中肾管末端近泄殖腔处向背外侧发出的盲管,它沿胚体背侧体壁向头侧生长,长入中肾嵴的尾端部分;输尿管芽的主干延伸形成输尿管,其头端膨大并反复分支,演变为肾盂、肾盏和集合小管。③集合小管的末端呈“T”形分支,此部能诱导邻近的中肾嵴细胞聚集,形成生后肾组织。④生后肾组织的细胞团进一步分化成小泡,小泡再演化为“S”形小管;此管的一端膨大凹陷,形成肾小囊,包绕毛细血管球形成肾小体;小管的其余部分弯曲延长形成肾小管各段,与肾小体组成肾单位⑤肾单位的远端小管末端与集合小管接通,形成泌尿小管⑥生后肾组织的外周部分形成肾被膜⑦后肾最初位于盆腔,后因腹部器官的生长和输尿管的伸展,肾逐渐移至腰部

小测

文案

许琼元杨莊湫

排版

钱智韵

初审

陈秋敏

审核

李世阳

审核发布

丁小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