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凹陷症basilarinvagi http://www.ewrnm.com/hbwh/13260.html第七节: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我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膀胱癌,其次为肾癌。
肾癌
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透明细胞癌。
一、临床表现
1.早期可无症状。
2.典型症状:血尿、腰痛和肿块。多为间歇无痛肉眼血尿,表明肿瘤已侵入肾盏、肾盂。
3.副癌综合征:20%患者可出现发热、高血压、血沉加快、高钙血症、高血糖、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等。
4.转移症状:30%患者可出现病理骨折、咳嗽、咯血等。
二、诊断
1.B超:常用的简便无创检查方法,敏感性高。
2.静脉尿路造影(IVU):可见肾盏肾盂不规则变形、狭窄、拉长、移位或充盈缺损。
3.X线检查:泌尿系统平片(KUB)可见肾外形增大,不规则。
4.CT:增强扫描,是目前诊断肾癌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5.肾动脉造影:肿瘤较小,B超、CT不能确诊的肾癌。
6.确诊用活检,没有活检就选CT。
三、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治术)是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切得多,除了肾还包括附近其他组织器官。
5年生存率:早期局限肾内肿瘤可达60%-90%。
肾盂癌
一、病理:起源于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也叫移行细胞癌)。还有一个膀胱癌也是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
二、临床表现:早期可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这个不特异),偶可出现条形样血块,少数为镜下血尿。
三、诊断:。
1.首选逆行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盂内充盈缺损(指占位性,造影剂打不进去)。
2.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喷血。
肾盂内充盈缺损+输尿管口喷血=肾盂癌
四、治疗:手术切除患肾+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
肾母细胞瘤
1.小儿沁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
一一对应(题眼):5岁以下的小孩+腹部包块=肾母细胞瘤
2.B超可检出肿瘤;CT和MRI可显示肿瘤范围及邻近淋巴结有无转移;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肾盂肾盏受压、拉长、变形、移位和破坏。
3.肾母细胞瘤是经腹行患肾切除术、配合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效果最好的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可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
膀胱肿瘤
一、病理:来自于异性上皮细胞。其中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TNM分期:最重要的是浸润深度。
1固:T1期浸润粘膜固有层;
2肌:T2a期浸润浅肌层;
T2b期浸润深肌层;
3周:T3期浸润周围组织;
4全:T4期浸润到其它器官。
二、临床表现
1.血尿: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
2.膀胱刺激征:多为晚期症状。
3.排尿困难:三角区及膀胱颈部肿瘤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三、诊断一个中老年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首先想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
1.X线:膀胱造影可见充盈缺损(占位性),浸润膀胱壁僵硬不整齐。
2.首选:B超。确诊:病理活检(膀胱镜活检);膀胱肿瘤最常见于侧壁和后壁。
3.CT和MRI:可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和内脏转移情况
四、治疗
1.小于T1期: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有蒂的电切。
2.肿瘤大,多发,反复发作,分化不良,浸润较深,T2、T3首选:膀胱全切。
3.剩下的就选膀胱部份切除。
4.T4常为浸润性癌,失去了根治切除机会,可采用姑息性化疗或放疗。
总结一下:T1用电切,T3用全切,剩下的用部份切。
前列腺癌
一、临床表现
1.98%为腺癌,好发于前列腺外周带。
2.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人常见,一般没有症状。
3.肿瘤较大时可以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缓慢、尿流中断、排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血尿少见。
二、诊断
1.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检查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PSA)是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2.确诊:穿刺活检。
3.前列腺癌容易骨转移。
三、治疗
1.局限的I期癌不需手术,严密观察;75岁以上的也不需手术,保守治疗。
2.局限于包膜内的T1b、T2期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仅适于年轻、可耐受者。
3.T3、T4期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可行睾丸切除/药物去势+抗雄激素间歇治疗。
睾丸肿瘤
1.婴幼儿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卵*囊瘤(非精原细胞瘤)。
2.睾丸肿瘤里最常见的是精原细胞瘤;自行车选手容易得睾丸癌。
3.精原细胞瘤对放疗比较敏感。
4.少数分泌绒毛膜促性腺素可引起乳房肿大、疼痛、女性化乳房等。
5.睾丸肿块+透光试验阴性进行诊断;血清AFP、HCG有助于了解肿瘤性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