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白癜风防治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321/4358162.html 内部教材丛书简介
内部九本系列教材
《人体解剖诊疗图谱》作者*方
《人体解剖学》作者*方
《中医基础理论》作者*方
《中药和常见病辨证施治》作者*方
《传统针灸平衡针灸》编著*方
《中医外治疗法》作者*方
《火疗临床病例》作者*方
《医疗卫生基本知识》作者*方
《中医体控生物电疗》作者*方
内部专著教材
《中医火疗》作者*方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泻血诊疗法》作者董志刚等
《望而知之十本系列丛书》中医古籍出版社
(1)《疾病体表映象释读》
作者周鑫邢玉田
(2)《鼻咽口腔部疾病疾病体表映象》
作者周鑫邢玉田
(3)《妇科疾病体表映象》
作者周鑫窦荣邢玉田
(4)《泌尿系统疾病体表映象1》
作者周鑫邢玉田
(5)《泌尿系统疾病体表映象2》
作者周鑫邢玉田
(6)《消化系统疾病体表映象1》
作者周鑫邢玉田
(7)《消化系统疾病体表映象2》
作者周鑫邢玉田
(8)《消化系统疾病体表映象3》
作者周鑫胡龄元邢玉田
(9)《心脑血管疾病体表映象》
作者周鑫潘梅邢玉田
(10)《呼吸系统疾病体表映象》
作者周鑫邢玉田
内部九本系列教材图片、目录
1、《人体解剖诊疗图谱》
目录
人体解剖切面
腹腔冠状面
腹腔横断面
腹腔矢状面
运动系统
人体骨骼全貌
脊椎全貌
单椎体结构
腰间盘突出症
骨关节结构
椎骨韧带连接
骨盆结构
脊椎定位哥
脊背诊断歌
骨分类、骨构造、肌形态
体表肌肉正面观
体表肌肉背面观
消化系统
五脏六腑定位歌
消化系统概观
胃
肝脏
胆、胰、脾、十二指肠
大肠小肠
呼吸系统
肺脏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概观
肾脏
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概观
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分布模式
血液循环概观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概观
淋巴系统析
感觉系统
耳、鼻、眼、肤、味觉
神经系统
全身神经
脑脊髓液循环模式图
椎体交叉示意图
脊神经组成和分布模式图
躯干神经概观
自主神经概观
颈椎神经分布及病症
胸椎神经分布及病症
腰椎神经分布及病症
底椎神经分布及病症
脊柱相关疾病示意图
皮神经反射区正面观
皮神经反射区背面观
皮神经反射区分布歌
脊椎神经骨分布歌
骨神经反射区分布歌
全息系统
面部反射区
面部反射区析
耳部反射区
手部反射区
腹部反射区
尾椎直肠全息图
尾椎直肠全息图析
足部反射区
经络系统
人体经穴与病症对照图
平衡针灸穴位图
泻血穴位图
2、《人体解剖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5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5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5
三、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5
四、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现代医药学的基础 6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7
第一节、细胞 7
一、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7
二、细胞的增殖 13
三、基本组织 15
四、肌组织 18
五、神经组织 20
第三章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 23
第一节、人体的解剖方位 23
第二节、运动系统和皮肤 23
一、骨与骨连结 23
二、关节的结构 26
三、肌肉 27
四、皮肤 29
第四章消化系统 33
第一节、消化管 33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33
二、消化管各段的解剖 33
第二节、消化腺 34
一、胰 35
二、肝 35
第三节、腹膜 36
第五章呼吸系统 37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37
一、鼻 37
二、喉 37
第二节、肺 38
一、肺的导管部 38
二、肺泡 38
第三节、胸膜和胸膜腔 39
第六章泌尿系统 41
第一节、肾的解剖 41
一、肾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41
第二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构造 42
一、输尿管 42
二、膀胱 42
三、尿道 42
第七章生殖系统 43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位置、
形态和结构 43
一、内生殖器 43
二、外生殖器 44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位置、
形态和结构 44
一、内生殖器女性内生殖器的
形态和结构见图 44
二、女性外生殖器女性外生殖器 45
第八章循环系统 47
第一节、心脏 47
一、心脏的形态结构 47
第二节、血管 49
一、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 49
第三节、淋巴系统 51
第九章神经系统 53
第一节、植物性神经系统 53
一、交感神经 53
二、副交感神经 54
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比较 55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55
一、脊髓 55
二、脊神经 56
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57
一、脑 57
二、脑神经 59
第四节、躯体的感觉传导通路
和投射系统 62
一、浅感觉传导通路 62
二、深感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63
第五节、运动传导通路 63
一、锥体系 63
二、锥体外系 63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 65
第一节、激素 65
一、激素分类 65
二、激素功能概述 65
三、激素的代谢 66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67
第二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68
一、下丘脑与腺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68
二、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结构
和功能的联系 69
第三节、垂体 69
一、垂体的位置、形态与构造 69
二、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70
三、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71
第四节、甲状腺 71
一、甲状腺的构造 71
二、甲状腺激素 72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72
四、甲状腺功能调节 73
第五节、胰岛 74
一、胰岛的形态与结构 74
二、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74
三、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
及其分泌调节 75
四、胰岛激素的相互关系 75
第六节、肾上腺 75
一、肾上腺皮质 75
二、肾上腺髓质 77
第七节、甲状旁腺、降钙素和维生素D3 78
一、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78
二、三种激素分泌对钙代谢的调节 78
第八节、其他激素 78
一、松果体及其激素 78
二、胸腺素 79
三、前列腺素 79
3、《中医基础理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5
第一节 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5
一、中国医药学的起源 5
二、中国医药学的形成 5
三、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6
四、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 7
五、中国医学在国际上的交流和贡献 7
六、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医学的影响以
及建国以来中医学的发展 8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9
一、朴素的整体观 9
二、辨证论治 9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11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 11
三、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 12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3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13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14
第三节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16
第三章 四诊八纲 17
第一节 四诊 17
一、望诊 17
二、闻诊 24
三、问诊 24
四、切诊 27
小结 33
第二节 八纲 34
一、表里 35
二、寒热 36
三、虚实 38
四、阴阳 39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八纲辩证的运用 40
小结 41
第四章 病因学说及辨证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病因及辩证 43
一、六淫 43
二、七情 47
三、疫疠 47
四、痰饮 48
五、瘀血 48
六、饮食失宜 49
七、劳逸失常 49
八、外伤及虫兽伤 49
第五章 脏象及脏腑证治 51
第一节 气、血、精、津液 51
一、气 51
二、血 53
三、津液 54
第二节 心与小肠 55
一、心的生理病理 55
二、小肠的生理病理 56
三、心病的辩证论治 57
四、小肠病的辩证论治 59
附:心痹 59
第三节 肝与胆 62
一、肝的生理病理 62
二、胆的生理病理 63
三、肝病的辩证论治 63
四、胆病的辩证论治 65
附:*疸 66
第四节 脾与胃 68
一、脾的生理病理 68
二、胃的生理病理 70
三、脾病的辩证论治 70
四、胃病的辩证论治: 71
附 胃脘痛 72
第五节 肺与大肠 76
一、肺的生理病理 76
二、大肠的生理病理 77
三、肺病的辩证论治 77
四、大肠病的证治 78
附:咳嗽 79
第六节 肾与膀胱 81
一、肾的生理病理 81
二、膀胱的生理病理 83
三、肾病的辩证论治 84
四、膀胱病的辩证论治 86
附:水肿 87
第六章 卫气营血辩证 91
第一节 卫分证治 91
一、风温表证 91
二、湿温表证 92
三、秋燥表证 92
第二节 气分证治 92
一、气分热盛 92
二、肺胃蕴热 92
三、邪热壅肺( 93
四、胸膈郁热 93
五、胃肠实热 93
六、气分湿温。 93
第三节 营分证治 94
一、热入营分 94
二、热入心包 94
三、热动肝风 94
四、营卫同病( 95
五、气营同病 95
第四节 血分证治 95
一、气血两燔 95
二、血分实热 96
三、伤阴虚证 96
小结 96
第七章 治则 97
第一节 治疗原则 97
一、未病先防 97
二、治病求本 97
三、扶正祛邪 99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99
第二节 治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补法
八、消法
4、《中药和常见病辨证施治》
目录
第一章 中药和方剂 3
第一节 方药概论 3
一中药的基本知识 3
二方剂的基本知识 8
第二节 常用中药及方剂 11
一 解表药和方剂 11
二 清热药和方剂 22
三 温里药和方剂 37
四 祛风湿药和方剂 41
五 泻下药和方剂 44
六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48
七消导药和方剂 54
八 祛湿药和方剂 57
九 理气药和方剂 68
十 理血药和方剂 76
十一补益药和方剂 86
十二镇潜、熄风药和方剂
十三固涩药和方剂
十四开窍药和方剂
十五驱虫药和方剂
第二章 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第一节 冠心病
概述
病因
病机
临床表现
辩证论治:
预防和护理
第二节 慢性肝炎
概述
病因病机
治疗
辩证论治
第三节 溃疡病
概述
病因
病机
临床表现
中医辩证
第四节 大叶性肺炎
病因病理
临床诊断
治疗
第五节 肿瘤
概述
一、祖国医学对肿瘤病因、病理的认识
二、肿瘤的辩证
5、《传统针灸平衡针灸》
目录
概 论
上篇经络与传统针灸学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第二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一、生理功能
二、病理反应
第三节经络的临床应用
一、诊断方面
二、治疗方面
第四节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二、奇穴
三、阿是穴
第五节腧穴的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第六节腧穴的定位
一、骨度分寸法
二、解剖标志法
三、手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法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第二节奇经八脉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维脉
六、阳维脉
七、阴跷脉
八、阳跷脉
第三节奇穴
第四节特殊穴位与主治
一、五腧穴
二、十二原穴
三、十五络穴
四、十六郄穴
五、八脉交会穴
六、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七、十二背俞穴
八、十二募穴
九、八会穴
十、经脉交会
第五节定穴取穴法
一、骨度折量分寸定位法
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三、人身天然标志取穴法
第六节取穴原则
一、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
二、辨证取穴与异向取穴
三、对症取穴与病理反应点
四、坚持中西医理论相结合
第三章刺灸法
第一节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和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刺法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六、针刺注意事项
第二节灸法
一、常用灸法
二、灸法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穴位注射疗法
一、常用药物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四节耳针疗法
一、耳廓表面解剖
二、耳穴的分布
三、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作用。(表10-20)
四、耳针的应用
第五节头针疗法
一、刺激区的部位及主治
二、适应范围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
第四章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一、中风
二、感冒
三、中署
四、哮喘
五、呕吐(附:呃逆)
六、泻泄
七、痢疾
八、便秘
九、癃闭
十、淋证
十一、遗精
十二、阳痿
十三、不寐
十四、癫狂
十五、痫证
十六、眩晕
十七、头痛
十八、痹症
十九、痿证
二十、面瘫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二十二、痛经
二十三、胎位不正
二十四、肠痈
二十五、扭伤
二十六、耳鸣、耳聋
二十七、牙痛
下篇平衡针灸学
第一章平衡针灸学定义
第二章平衡针灸学理论来源
第一节心神调控学说
第二节神经调控学说
第三节阴阳整体学说
第四节心理平衡学说
第五节生理平衡学说
第六节环境平衡学说
第三章平衡针灸学主要特点
第一节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第二节突出人体信息系统
第三节突出单穴疗法
第四节突出即时效应
第五节突出三快针法
第六节突出针感效应
第七节突出穴位非特异性
第八节突出穴名通俗化
第九节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第十节突出临床实用性
第四章平衡针灸学作用原理
第一节提高机体镇痛效应
第二节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第三节增强机体的抗炎作用
第四节对机体各个系统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循环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神经系统
5.泌尿系统
6.血液系统
7.其他
第五章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第一节定位取穴原则
第二节交叉取穴原则
第三节对应取穴原则
第四节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第五节左右交替取穴原则
第六节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第六章平衡针灸学临床常用穴位
第一节头部穴位
一、升提穴
二、腰痛穴
三、急救穴
四、胃痛穴
五、偏瘫穴
六、鼻炎穴
七、牙痛穴
八、明目穴
九、醒脑穴
第二节上肢部穴位
一、臀痛穴
二、肺病穴
三、痔疮穴
四、胸痛穴
五、降糖穴
六、踝痛穴
七、咽痛穴
八、颈痛穴
九、指麻穴
十、感冒穴
十一、膝痛穴
十二、止血穴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
一、痛经穴
二、面瘫穴
三、神衰穴
第四节脊背部穴位
一、痤疮穴
二、疲劳穴
三、乳腺穴
第五节下肢部穴位
一、肩背穴
二、耳聋穴
三、肩痛穴
四、腹痛穴
五、过敏穴
六、肘痛穴
七、腕痛穴
八、头痛穴
九、降压穴
十、癫痫穴
十一、精裂穴
十二、肾病穴
第六节重点穴位肩痛穴研究简介
第七章操作规程针刺护理注意事项异常情况处理
第一节操作规程
一、物品准备
二、体位
三、进针法
四、针感
五、进针角度
六、手法
七、起针
第二节针刺护理
第三节注意事项
第四节异常情况处理
第八章平衡针灸学穴位图
6、《中医外治疗法》
目录
第一章针灸类疗法
第一节梅花针疗法
第二节温针疗法
第三节火针疗法
第四节单针点刺疗法
第五节叩刺疗法
第六节针灸刀疗法(小针刀疗法)
第七节头针疗法
第八节面针疗法
第九节耳针疗法
第十节手针疗法
第十一节三棱针疗法
第十二节足部穴区疗法
第十三节穴位灸疗法
第十四节腕踝针疗法
第十五节粗针疗法
第十六节长针疗法
第十七节大针疗法
第十八节小针疗法
第二章挑痧类疗法
第一节挑治疗法
第二节刮痧疗法
第三节刺络疗法
第四节挑四缝疗法
第五节埋植疗法
第六节发泡疗法
第七节拔罐疗法
第三章敷布疗法
第一节封疗法
第二节洗疗法
第三节刷疗法
第四节热敷疗法
第五节淋射疗法
第六节浸泡疗法
第七节贴敷疗法
第八节熏蒸疗法
第九节填脐疗法
第十节膏药疗法
第十一节鳝血涂敷疗法
第十二节石蜡疗法
第十三节涂药疗法
第十四节擦药疗法
第十五节穴位药推疗法
第十六节围圈疗法
第十七节带药疗法
第十八节溻渍疗法
第十九节熏洗疗法
第二十节热罨疗法
第四章疏通类疗法
第一节揉动疗法
第二节抓顶疗法
第三节振击疗法
第四节抓火疗法
第五节拍打疗法
第六节捏脊疗法
第七节推三关疗法
第八节灌肠疗法
第九节熨治疗法
第十节指针疗法
第十一节搓擦疗法
第十二节搓足心疗法
第十三节搓手心疗法
第十四节梳头疗法
第十五节疏乳疗法
第十六节滚蛋疗法
第五章自然疗法
第一节泥疗法
第二节砂浴疗法
第三节洗浴疗法
第四节矿泉水疗法
第五节吟歌疗法
第六节舞蹈疗法
第七节烘烤疗法
第八节叩齿疗法
第九节浸足疗法
第十节截扎疗法
第十一节香囊疗法
第六章推拿类疗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一指禅推法
第三节一指禅缠法
第四节一指禅偏峰推法
第五节一指禅屈指推法
第六节滚动推拿疗法
第七节按压法推拿疗法
第八节捏拿法推拿疗法
第九节摩擦法推拿疗法
第十节揉搓法推拿疗法
第十一节振动法推拿疗法
第十二节击打法推拿疗法
第十三节运动关节推拿疗法
第十四节整理疏导推拿疗法
第十五节迭法推拿疗法
第十六节掩法推拿疗法
第十七节点脊法推拿疗法
第十八节插法推拿疗法
第十九节托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节搔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一节托腹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二节捏喉结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三节捩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四节掘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五节端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六节摸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七节提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八节拢法推拿疗法
第二十九节挤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节封腰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一节拊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二节扼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三节抓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四节抚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五节拭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六节挼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七节牵抖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八节颠簸法推拿疗法
第三十九节擒拿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节抄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一节踩跷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二节提弹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三节弹筋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四节推摩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五节推揉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六节揉捏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七节推扳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八节颤腰法推拿疗法
第四十九节尾椎按摩疗法
第五十节第二掌骨按揉疗法
第五十一节全身保健推拿法
第五十二节小儿推拿疗法
第七章骨伤类疗法
第一节手法正复疗法
第二节包扎疗法
第三节夹板疗法
第四节骨折就便固定疗法
第五节兜吊疗法
第六节胶布固定疗法
第八章心里调解类疗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心理调解疗法的适应症
第三节心理调解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常用的心理调解疗法和应用
第九章体育类疗法
第一节体育疗法概述
第二节体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三节常用的体疗方法
第十章北京译方博盛中医研究院研发中医外治疗法介绍
第一节八八六十四拍经络拍打操
第二节中医火疗
第三节尾椎直肠全息疗法
第四节董氏奇罐疗法
第五节中药ZP木桶熏蒸疗法
第六节张氏调理帽疗法
第七节灌肠疗法
第八节天然能量灸疗法
第九节四效减肥疗法
第十节中医外治疗法歌诀
7、《火疗临床病例》
目录
火疗篇 2
火疗临床治疗妇科疾病30例疗效观察 2
火疗技术根除痔疮 4
火疗与子午流注临床应用 5
火疗系列技术配合子午流注临床治疗体会 7
火疗系列技术治好一例脊柱病 8
火疗系列技术治疗糖尿病前列腺病体会 9
中药火疗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 11
火疗治妇科病临床疗效观察 13
火疗治疗继发性闭经1例 14
“截根术”调理痤疮效果好 15
火疗技术临床应用广泛 16
火疗成功治疗1例掌跖脓胞病 17
运用火疗系列技术治疗36例腰椎病临床报告
火疗系列技术治疗顽固性痛经胃病腹泻 19
火疗是风湿病克星 20
火疗技术治疗神经痛临床观察 21
整脊篇 24
火疗后整脊自然健康法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运用 24
火疗后肌肉起止点推揉治疗膝关节病35例报告 26
火疗系列技术治疗颈肩综合症有奇效 27
治疗一例脊柱强直疗效神奇 28
运用火疗系列技术治疗一例股骨头坏死报告
腰间盘突出诊断与治疗 30
火疗系列技术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 31
火疗后整脊临床治疗颈椎病十二例分析 33
临床治疗二例骶骨裂病人一点体会 35
“截根术”治疗颈椎病应用 36
直肠全息篇 37
用直肠全息法治疗各种闭经 37
直肠全息疗法治好两例男科病 38
尾椎直肠全息治疗1例肾衰病人疗效观察 39
子午流注在尾椎直肠全息疗法中应用 41
新思路开创抗癌新疗法 43
一位患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病人的倾诉 45
治疗38例前例腺增生肥大、阳痿早泄 46
临床病例汇编 47
8、《医疗卫生基本知识》
目录
第一章消*免疫知识 3
一病原体 3
二疾病的传染与扩散 3
三清洁消*灭菌的措施 4
四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 5
第二章疾病症状知识 7
一体温 7
二脉搏 7
三血压 10
四心血管病变 10
五呼吸系统症状及病变 12
六神经系统症状及病变 12
七消化系统症状及病变 19
八泌尿系统的症状及病变 21
九内分泌系统的症状及病变 23
十骨骼肌肉系统的症状及病变 24
十一皮肤的病变 25
十二外科 27
十三五官科病症 28
十四结缔组织疾病 29
十五生殖系统的症状及病变 30
十六性传播疾病 30
十七名词解释 31
第三章医学化验的临床意义 33
一血液检查 33
二尿液检查 38
三粪便常规检查 41
四体液检查 43
五肾功能检查 43
六肝功能检查 44
七生化检查 46
八血脂检查 53
九免疫检查 54
十仪器检查 55
第四章理疗知识 59
一冷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59
二热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59
三物理降温 59
四腹式呼吸锻炼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60
第五章急救知识 61
一急性循环、呼吸机能障碍 61
二休克 62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63
四内脏出血 63
五昏迷 63
六惊厥 64
七阿一斯综合征 64
八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64
九呼吸衰竭 65
十高血压危象 65
十一急性心肌梗塞 65
十二心室颤动 67
十三猝死 67
十四急性心力衰竭 68
十五脑出血 68
十六蛛网膜下腔出血 69
十七中风 69
十八肝功能衰竭及肝性昏迷 69
十九甲状腺危象 70
二十急性中* 70
二十一止血 71
二十二癫痫大发作 71
二十三急腹症 71
第六章药物知识 73
一什么是药物 73
二药物剂量与其效应的关系 74
三药物对人体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75
四常用的给药途径 75
五药物的剂型和种类 76
六在服用某些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77
七名词解释 78
第七章营养学及食疗知识 79
一营养素 79
二病人的饮食 81
9、《中医体控生物电疗》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定义
第二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原理
第三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作用
第四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特性
第五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适应症
第六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操作注意事项
第七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禁忌症
第八节治疗后的整健反应
第九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常用体位
第十节取穴原则
第十一节超前诊断方法
第二章中医体控生物电疗安全防护
第一节操作连接的电路原理
第二节操作中的安全防护原理
第三节操作中的安全防护
第四节操作安全要求
第三章中医体控生物电疗技能练习
第一节中医体控生物电疗耐电量练习
第二节关于操作中的“泄法”和“补法”
第三节手足的适应练习
第四节如何调节电流大小
第五节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第六节常用手法
第七节手法要求
第八节操作时间和电流强度的要求
第四章中医经络学知识
第一节 经络腧穴总论
第二节 经络腧穴各论
第五章 临床常见病症疗法
一、内科疾病
二、妇科疾病
三、男科疾病
四、伤外科疾病
五、皮肤科疾病
六、眼科疾病
七、耳鼻咽喉科疾病
内部专著教材图片、目录
1、《中医火疗》
目录
第一章中医火疗概述
第一节中医火疗定义
第二节中医火疗渊源
一、中医火疗的产生源于火的发明利用
二、中医火疗的产生源于酒的发明利用
三、中医火疗薄膜敷药源于敷贴法
四、中医火疗源于创新发展
第三节中医火疗特点
一、用品简单
二、易学易用
三、作用面大
四、薄膜敷药
五、传导透热
六、药液增温
七、多效合一
八、无不良反应
第二章中医火疗作用机制
第一节中医火疗机制
一、温热刺激
二、经络调节
三、免疫调节
四、药理功效
五、综合功效
第二节中医火疗作用
一、温经散寒
二、行气通络
三、扶阳固脱
四、升阳举陷
五、拔*泄热
六、防病保健
七、消瘀散结
八、消肿镇痛
九、抑菌消炎
十、美容美体
第三章中医火疗临床应用
第一节中医火疗施术用品
一、导热用品
二、热源用品
三、敷药用品
四、部位施术用品
五、辅助用品
第二节中医火疗施术原则
一、安全第一原则
二、温热舒服原则
三、“细火慢炖”原则
四、“三因制宜”原则
五、实泻虚补原则
六、综合施治原则
第三节小周天中医火疗施术法
一、概述
二、施术小周天方法
三、施术小周天作用
四、施术小周天治疗范围
第四节大周天中医火疗施术法
一、概述
二、施术大周天方法
三、施术大周天作用
四、施术大周天治疗范围
第五节局部中医火疗施术法
一、概述
二、局部施术方法
第六节中医火疗禁忌证注意事项
一、中医火疗禁忌证
二、中医火疗注意事项
第四章中医火疗常见病施治
第一节外科筋伤疾病
一、颈椎病
二、肩关节周围炎
三、急性腰扭伤
四、腰椎间盘突出
五、慢性腰肌劳损
六、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七、腰骶关节韧带损伤
八、腰椎关节突综合征
九、股骨头坏死
十、坐骨神经痛
十一、落枕
十二、膝关节损伤
十三、足跟痛
十四、足踝部软组织损伤
十五、痛风
十六、网球肘
十七、腱鞘炎
第二节男科疾病
一、阳痿
二、遗精
三、早泄
四、前列腺炎
五、前列腺肥大
六、男性不育症
第三节妇产科疾病
一、痛经
二、月经不调
三、闭经
四、带下病
五、乳腺增生症
六、子宫脱垂
七、宫颈炎
八、慢性盆腔炎
九、女子不孕症
十、产后缺乳
十一、产后尿潴留
十二、绝经期综合征
第四节美容美体
一、痤疮
二、眼睑下垂
三、*褐斑
四、养颜防皱
五、美白
六、丰胸
七、美肩
八、美腿
九、减肥
十、生发固发
第五节五官科疾病
一、面瘫
二、明目
三、近视
四、假性近视
五、白内障
六、鼻炎
七、酒齄鼻
八、耳鸣耳聋
九、慢性咽炎
第六节内科疾病
一、感冒
二、急性扁桃体炎
三、支气管炎
四、慢性肝炎
五、支气管哮喘
六、便秘
七、痔疮
八、腹泻
九、慢性胃炎
十、胃、十二指肠溃疡
十一、胃下垂
十二、急性胃肠炎
十三、头痛
十四、失眠
十五、冠心病
十六、心律失常
十七、高血压
十八、低血压
十九、脑卒中(中风)后遗症
二十、糖尿病
二十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十二、三叉神经痛
二十三、风湿性关节炎
二十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七节皮肤疾病
一、白癜风
二、牛皮癣
三、神经性皮炎
四、灰指甲
五、手足癣
六、尖锐湿疣
第五章中医火疗临床常见病例参考
第一节外科筋伤疾病
一、中医火疗后整脊技术在施治强直性
脊柱炎中的应用
二、中医火疗后肌肉起止点推揉施治
膝关节病35例报告
三、施治膝关节骨刺、增生1例
四、施治增生性膝关节炎2例
五、中医火疗后整脊临床施治颈椎病
12例分析
六、综合施治技术在颈肩腰腿病中的应用
七、施治腰间盘突出56例
八、施治脊椎病30例观察
十、施治腰间盘突出20例疗效判定
十一、施治颈椎病1例
十二、施治腰间盘突出2例
十三、施治颈肩综合征3例
十四、施治急性腰突1例
十五、施治突发性腰扭伤1例
十六、施治风湿1例
十七、施治腰肌劳损强直增生1例
十八、施治骶骨裂病2例体会
二十、施治腰椎骨质增生1例
二十一、施治粘连型肩关节周围炎1例
二十二、施治脊柱胸椎侧弯1例
二十三、施治股骨头坏死2例
二十四、施治风湿病20例观察
二十五、施治风湿性关节炎1例
二十六、施治背部弯曲疼痛、类风湿病2例
二十七、施治腿部静脉曲张1例
二十八、施治软组织损伤,辅助施治
骨外伤观察
第二节男科疾病
一、施治前列腺增生肥大、阳痿早泄
38例观察
二、中医火疗结合直肠全息疗法施治
男科病2例
三、施治男科病25例报告
四、施治前列腺肥大、增生4例
第三节妇产科疾病
一、施治妇科疾病30例疗效观察
二、施治妇科病38例疗效观察
三、施治妇科病5例
四、施治继发性闭经1例
五、施治顽固性痛经1例
六、施治更年期综合症1例
第四节美容美体
一、美白皮肤1例
二、减肥2例观察
第五节五官科疾病
一、施治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对比观察
二、施治耳鸣、耳聋1例
三、施治眼睛迎风流泪1例
四、施治嗓子沙哑1例
五、施治面神经麻痹1例
第六节内科疾病
一、施治高血压3例
二、施治肾结石1例
三、施治肝硬化腹水30天观察
四、施治胆结石、风湿病1例观察
五、施治小脑萎缩1例
六、施治气胸1例
七、施治尿*症1例
八、施治糖尿病2例
九、施治胃痛2例
十、施治脑血栓后遗症3例
十一、施治痔疮疗效观察
十二、施治胰腺癌1例
第七节皮肤疾病
一、施治牛皮癣1例
二、施治水肿、过敏性皮炎1例
三、施治手部真菌感染1例
四、施治掌跖脓胞病1例
2、《泻血诊疗法》
3、《望而知之》
联系我们
电话0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