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讨论PCNL术毕持续昏迷,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病例提供

周舸

医院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已取代传统开放取石手术,成为目前复杂性肾结石、铸型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等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段技术成熟,虽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仍有术后发热、尿外渗、出血、损伤临近组织脏器等并发症。本例患者在PCNL术中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下降,循环不稳,术后持续昏迷。

1

病例讨论

刘英志教授

医院

2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2岁

术前诊断:右肾结石并积水

拟行手术: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内窥镜下右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术+PCNL

既往史:糖尿病史,规律服药,控制良好,否认高血压及冠心病史。

术前检查:B超,胸片,凝血四项等均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T波改变

术前评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心功能Ⅰ级

3

手术麻醉经过

13:00

入室血压(BP)/mmHg,心率(HR)9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9%,常规全麻诱导,过程顺利。

13:25

手术开始,截石位,输尿管镜下置管。

14:50

卧位下行PCNL。

14:58

PETCO2从35mmHg降至13mmHg,BP75/48mmHg。

15:00

呼叫上级,复测BP/75mmHg,HR86次/分,PETCOmmHg。心电监护提示ST段明显抬高(0.03-0.43-0.67),BP/mmHg,暂停手术。

15:05

HR次/分,SpO%,BP/mmHg,PETCOmmHg,给予乌拉地尔降压,硫酸镁稳定心肌。

15:15

术前未进行动脉监测,临时测动脉血气:酸碱度(pH)7.1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75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97mmHg,乳酸(Lac)3.6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3-)26.7mmHg,剩余碱(BE)-3.9。

15:25

行深静脉及有创动脉(ABP)穿刺测压,ABP/48mmHg,HR次/分,PETCOmmHg。转平卧位,行深静脉和动脉穿刺,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05~0.05μg/(kg·min)持续泵注,BP升至~/80~85mmHg,HR次/分,SpO%,PETCOmmHg,暂停手术。

16:06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显示:右房右室增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考虑肺栓塞可能(图)。

图TEE图像

4

深入思考

?

患者PETCO2骤降伴有血压波动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刘志英教授:首先考虑呼吸回路故障,其次考虑患者是否发生了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缺血、肺栓塞,鉴别诊断时需参照PaCO2数值。周舸:PETCO2下降,现场迅速排除了呼吸回路故障,TEE监测后考虑肺栓塞可能。刘志英教授:有一种可能是患者存在潜在的卵圆孔未闭,由于右心房压力一过性或持续性升高,右向左分流,导致栓子由左心系统进入冠状动脉,从而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等。周舸:TEE监测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卵圆孔未闭。5

麻醉复苏及术后转归

16:25

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自主呼吸恢复,轻拍可睁眼。

16:35

拔除气管导管,循环稳定,ST段基本正常。

17:25

患者嗜睡,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四肢无自主运动,行颅脑和肺部血管造影CT(CTA)。头颅CT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冗长症;肺部CTA:肺动脉未见明显栓塞,双肺多发渗出灶;心脏超声:肺动脉轻度高压,心脏结构大致正常。

20:30

意识无明显改善,且氧合不能维持,再次行气管插管。

21:15

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格拉斯哥评分(GCS)3分,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轻度高压,心脏结构大致正常,夜间在ICU出现两次抽搐。

急诊头颅MRI:双侧枕顶叶、额叶及小脑半球肿胀,双侧枕顶叶、额叶、双侧小脑半球、胼胝体压部、体部及膝部、脑桥散在多发异常信号影,结合抢救病史,考虑缺血缺氧性脑病。全院会诊:患者意识昏迷,循环稳定。

手术科室及内科意见:无直接证据诊断空气栓塞,静脉血栓不至于影响意识,否认手术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麻醉科意见:根据术中PETCO2变化、血气分析、血乳酸持续升高、心脏超声改变、早期头颅MRI,坚持空气栓塞诊断。气栓症:低血压-栓塞,高血压-微循环障碍;交感兴奋。

全院会诊:结合病史及术中情况,考虑原有脑血管异常合并空气栓塞,行高压氧治疗、甘露醇降颅压。经过1月余的治疗,患者目前意识清醒,四肢运动较前明显改善,现仍康复科行康复理疗。

6

知识点回顾

肺栓塞及血管内气栓

常见于骨科、肿瘤、产科,受手术体位的影响大。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开启了肺栓塞新的诊断方向,是诊断肺栓塞的直接证据。围术期血管内气栓(VascularAirEmbolism)发生隐匿,高危手术包括坐位后颅窝、腹腔镜、剖宫产、宫腔镜手术,发作风险,患者常出现一过性血氧下降,心率增快,常被忽略。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①PETCO2下降;②BP下降;③SpO2下降;④中心静脉压升高、右心室压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和平均动脉压降低、肺动脉压升高;⑤清醒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呼吸窘迫或咳嗽;⑥静脉空气栓塞心电图可表现为高尖P波、右束支阻滞和电轴右偏;⑦动脉空气栓塞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及T波改变、ST段压低(心肌缺血)或抬高;⑧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腔中以及大静脉中存在空气,还可显示出急性右心室扩张和肺动脉高压征象。

静脉气栓、动脉气栓以及反常气栓

静脉气栓可以通过心内潜在的异常通道右向左分流,由于四分之一成年人存在潜在的卵圆孔未闭(多数没有症状),当患者右心房压力一过性或持续性升高时,卵圆孔开放后会出现右向左分流,容易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等。

反常性栓塞(ParadoxicalEmbolism)系指空气或气体进入静脉系统而却到达体动脉循环,并出现末端动脉阻塞的症状。其发生可能的机制:①气体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当静脉内发生气栓时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房压力也随之升高,为气泡通过未闭卵圆孔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另一可能,是进行机械性通气时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使左房压力的下降在未闭卵圆孔两侧出现压力差,使气泡从静脉系统逸入体循环;②动物实验表明,大量(>20ml)或小量气体(11ml/min)持续进入静脉系统,也会在动脉内出现气泡,尽管不存在有解剖学上缺陷。资料表明,多种麻醉药可使肺循环滤过气栓子的能力削弱;特别吸入性麻醉药有可能解除静脉内气泡逸入体动脉的界限。由此可见,任何静脉内气栓都有可能演变为动脉气栓。

对动脉内气栓进行治疗的首要目的在于保护和支持生命器官的功能,进行心肺复苏。如上所述,必须提高氧的浓度。任何头低位都将加重脑水肿的发生,气泡的浮力不足以阻挡血流把气泡推向头部,患者应处于平卧位。

7

麻醉管理总结

结合病史及术中情况,在处理过程中,该患者发生静脉气栓后循环较快恢复正常,未行深静脉抽取气体,早期头颅MRI发现颅内空气栓塞证据。全院会诊最终考虑患者原有脑血管异常合并空气栓塞。在麻醉过程中,我们应当尤为重视围术期气体栓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图血管内气栓的治疗

完整内容请见07期《麻醉·眼界》杂志-病例副刊,留下您的姓名、邮箱及电话将有机会获得超有料的《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