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孟仲歧说养生之中医通俗演义第四十八回 [复制链接]

1#

第四十八回膀胱本为州都府津液气化尿得排

对于淋证,居弼早已给修园讲过,但因为近来应试之故,恐其有所遗忘,是以居弼借着诊病之机,以闲谈形式,使其复习并加以强化。可对于一记不忘的修园而言,那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丝毫不用思索地说:“关键在于热证和寒证的分别。有关膀胱的寒化,咱们《六腑病机歌诀·膀胱气滞》称:‘膀胱气滞成气淋,小便涩滞脉弦沉。小腹满痛苔薄白,利气疏导沉香凭。石韦、滑石、归、橘、芍,冬葵、甘草、不留行’。”

诵毕歌诀,修园进而道:“肝气与水寒相结,故以气滞为主而兼见寒象,是为寒化。若因感受湿热或寒气久聚不散,则郁而化热,则气滞证而兼见热淋表现,则称为热化,属于热实结阻病机,在《膀胱类诀·膀胱实热》歌中说:‘膀胱实热尿应分,短赤不利色*红。或浊不清尿热痛,甚则淋沥不畅通。或尿脓血或沙石,脉数舌红苔*跟。清热利湿八正散,湿热蕴结移热因。车前、滑石、萹、木通,草梢、大*、栀、瞿、灯。湿热下注脂液出,尿如米泔浊而混。或有滑腻脂物见,通利膀胱萆薢饮,石韦、车、苓、灯、*柏,连肉、菖蒲、文蛤粉’。”。

修园也意识到了爷爷的用意,故而不仅阐述相关病因病机,同时又把有关歌诀一一背出。爷爷听了,自然满意开心,因为修园对医学的学业,不但没有忘记,而且能够融会贯通,做到了问一答十的程度。不过他想了想,觉得一个学医者,他的心里最注重的是如何会看病,这些病机歌诀,自然是每个初学者,极为重视的,因而他如此娴熟。对于诸如其他基础理论,是否也能这样,在他心里还不托底,因而又说:“今天上午看了两个病人,都属于‘淋证’,而你在回答中,主体地涉及了膀胱的方面,而五淋的发病,主体在于尿道,这与膀胱有何关系?”

“爷爷!”修园回答说:“这是因为《内经》有明训,《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作为津液的一部分,贮藏在膀胱中的尿液,要达到‘出’的目的,这就需要依赖膀胱本身的气化,以及其他脏腑的气化功能。比如,肾阳的气化作用能使清者上升而浊者下降。《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就是说,膀胱中的津液其实也是来自饮食水谷,饮食水谷所以能到达膀胱,需要经过很多道程序,而《经脉别论》就告诉我们这依赖于中焦脾气的运化、肺气的肃降、三焦的气化、肝的疏泄,才能共同保持三焦道路的通畅。如果肺气失宣,脾气失运,肝失疏泄,三焦失于气化,那么津液连到达膀胱的机会都没有,又谈何能‘出’呢!这两例病人,虽然病痛反映在尿道,但病变重心属于膀胱。前者为气滞日久化热,后者病程较短,以肝郁为主,二人均因气滞影响到了膀胱的气化,成为气淋。”

说到淋证而及于膀胱,自然会涉及到膀胱的生理功能。修园干脆满足爷爷的要求,继续说:“淋证的发生,病变中心在于膀胱,这是因为膀胱的生理和病理所决定的!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属性为阳。为中空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称为尿窍。它的生理功能有二,一是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而被人体利用之后之液体,即是‘津液之余’,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尿为津液所化,小便与津液常常相互影响,如果津液缺乏,则小便短少;反之,小便过多也会丧失津液。第二个功能是排泄小便,尿液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容量时,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适度,则尿液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因此,假若膀胱的气化失司、开合失权,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以及尿频、尿急、遗尿、小便不禁等表现。”

“呀呀咦,快听听人家小先生说的多周到!”王大妈赞扬说:“要不人家说家传总比学艺强呢,你看这么点年纪,就有这么多学问,这孩子将来的前途可真是无限量啊!”

“老人家过奖了!”修园不再管王大妈说什么,又对居弼说:“孙儿觉得,咱们的《膀胱象歌》编的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他说话的时候,王春不知何时抓药回来,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也悄悄坐在一旁细听。见说有歌诀,他也想听听,便插话:“甚歌诀?”

“这是为了让后人能提纲挈领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专门编的歌诀,其中属于膀胱的生理情况,叫做《膀胱象歌》,内容是”:“膀胱位于小腹中,经脉络肾水气行。与肾表里藏尿液,也主排尿囊中空。其上连接输尿管,下达尿窍开合功。津液之余入膀胱,气化水行小便通”。王大妈听后羡慕地说:“春儿,你快听听,看人家小少爷,把那医术背的熟了又熟,说出道理来,那也就像卖盆碗的,一套一套的。”她的本意是激励王春向修园学习,可王春不理解地说:“世界上作甚的也有,人家小少爷本来是家传,吃奶的时候都听的是咋么看病,当然会了!可话又反回来说了,那东山坡上长的一坡树,它作梁的做不了柱,西山坡上长的点儿蒿卜子,还能整点儿锅刷子哩!真要是让我去挑渠打坝迭圪塄,我看小少爷不一定能受的了!”

“老太太!”修园笑嘻嘻地说:“春哥说得好,人人都有各自的长处,我看春哥在种地方面,倒是很在行的,也有一套熟练的本事呀!”

“哎,快别说了,这庄稼人土里土气的,成天价背朝日头脸朝地的,累死累活也熬不出个人模样而来。”说着她对陈居弼恳求说:“他大伯呀!老婆子我是个庄户人,说出话来不中听,我就想让老哥哥您把春儿拉扯拉扯、拽吧拽吧,让他也有个出进(出息)!”

“快吃饭啦!”王老汉不知何时回来,把肉和菜送到厨房,叫过老二媳妇一起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听见妻子叨叨上个没完,便说:“成天价不知道尽嚼噡(反复唠叨、话语众多)些甚!”而后指指王春:“他个愣头青,你还能培养成个秀才来?”王大妈不服气地说反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那文状元学不成,还不能学学武状元?就凭咋春儿那憨厚老实劲儿,有一股蛮力,让他大爷拉引拉引、调教调教,说不定还能调教出个人模样儿来呢!”

“想得你倒美!”王老汉赶紧过来搀扶居弼说:“这女人呀,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别听她瞎嚷嚷,咱们吃饭!今儿个兄弟要和老哥哥好好喝上两盅!”饭菜很可口,在王老汉的再三相劝下,居弼也饮了三小杯酒。吃到快要结束时,王大妈端起酒杯说:“他大爷!老婆子敬您一杯,刚才我说的话,说对的您就给支支招,没说对的您就当耳旁风,万请您别见怪!”

“你看你,又来了!他大爷好不容易来咱家吃一顿饭,好赖不说,定要吃的舒快,可你倒好,啰里啰嗦、圪圪沓沓上个没完,真扫兴!”

“王大叔!”陈修园接着话题说:“王大妈说的没错,人是可以教育的。我看春哥为人好,办事踏实,能再多学点什么,那会更好,人们不是常说嘛:‘艺多不压身’!”说着转过头对居弼说:“爷爷,您给安排安排吧!”

“啊呀呀!”王大妈赶紧说:“那就谢谢小少爷啦!”

孟仲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