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下肢浮肿经方医案学习之鳖甲煎丸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vision麻醉眼界

一例行机器人辅助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老年患者,在长时间手术后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气分析呈现如下趋势:PH值、乳酸值不断上升,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不断增高,同时出现了“死亡三角”——低体温、酸中*、凝血功能障碍。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实施正确救治,让患者转危为安?

病例提供

刘扬

医院

病例讨论

俞卫锋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

丁正年教授

南京医院

马正良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

医院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71岁,76kg,cm

主诉:左侧腰部偶发胀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十六年前在医院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年6月,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全腹CT示右肾萎缩,双肾及左输尿管全程扩张积水予以回肠代膀胱口扩张治疗,小便通畅;半月余来患者左侧腰部偶发胀痛,以“全膀胱术后”收住院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病史

临床诊断:1.全膀胱术后;2.双肾积水

术前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Hb)g/L,凝血功能正常

生化检查:肌酐.8μmol/L,尿素11.9mmol/L,尿酸μmol/L,白蛋白31.3g/L

辅助检查: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心电图(ECG):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CT:双侧泌尿系统积水扩张,左侧为重

拟施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麻醉管理

入室后,开放患者静脉通道,监测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动脉血压。生命体征如下:心率(HR)80次/分、有创动脉血压(ABP)/80mmHg、SpO%。

麻醉诱导:术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静脉推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

麻醉维持:丙泊酚+瑞芬太尼泵注,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调整参数;追加顺式阿曲库铵,术毕前半小时追加舒芬太尼5μg;术中循环稳定。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外科医生以Veress针穿刺建立气腹,保持气腹压力12mmHg。

术中插曲:探查腹腔,见回肠代膀胱管与腹壁粘连,无法探及输尿管与代膀胱回肠吻合端,与家属沟通,遂改行为左侧输尿管腹壁皮肤造口+回肠代膀胱切除术。

术后转归:手术历时12小时,输入晶体液3,ml和胶体1,ml,出血ml,尿量无法收集。患者在PACU中的苏醒记录如表1、表2所示,血气分析见表3。

表1第一次PACU苏醒记录

表2第二次PACU苏醒记录

表3第1~4次血气分析结果

术后危机

问题1:患者发生了什么?何种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低温、代酸、循环不稳、频发室早、房速、乳酸持续增高?

麻醉科医生可以从常见的血容量不足、心衰、肠扭转、低体温综合征四大方向进行鉴别诊断:①血容量不足?患者中心静脉压(CVP)为7mmHg,相对容量不足不足以导致如此严重的病情;②心衰导致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指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存在血压并伴有组织的低灌注(尿量<0.5ml/kh/L、四肢湿冷、意识状态改变、血乳酸>2mmol/L、代谢性酸中*)。首先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心衰的高危因素,其次麻醉科医生查体后发现患者肺部无湿啰音,下肢无水肿,颈静脉充盈,并不符合心源性休克的表现;③肠扭转?曾有多个妇科腔镜手术病例显示,患者术后持续性的高乳酸血症与小肠存在°扭转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在术中保持长时间的头低脚高位,术后没有很好地回纳肠管,术后长时间的乳酸升高,可以考虑为肠扭转;④低体温综合征?围术期低体温又称围术期意外低体温,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体温低于36℃的现象。由于该高龄患者手术时间过长,具备围术期低体温的诸多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低体温导致的循环衰竭,引起了不良预后(表4)。

表4围术期低体温的不良结局

俞卫锋教授:患者的危急情况其实是由于氧供需失衡引起的,其实就是氧供与氧耗二者相关。但是由于患者无高体温等氧耗因素,就只能是氧供环节出现了问题。组织氧供主要体现为心输出量、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三大关键指标,其中血红蛋白含量不低,由此可见,氧供需失衡应当是心输出量下降引起的。对于这位老年患者来说,低体温是其心输出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对心输出量下降引起的低血压,一味用缩血管药物(如去氧肾上腺素),会造成患者心输出量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乳酸持续升高。心输出量下降要着重考虑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和容量问题,可通过动脉脉压变异度(PPV)、每搏量变异度(SVV)等参数判断容量情况。若心肌收缩发生问题,给予正性肌力药;若容量不足,则需补足容量,同时要注意液体加温。丁正年教授:患者手术时间长达8小时之久,一方面,高龄患者长时间手术会引起一定幅度的有创血压下降。从PACU苏醒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有创动脉压上下浮动,这是容量不足的表现,唯一有效的办法只有尽快补液。在此,年轻麻醉医师无需过分担心过度补液增加患者心衰的可能性,补液过多引起心衰极为罕见,且更多是肺水肿表现,远没有达到心衰地步。另外,由于患者肠扭转导致腹腔大量渗液,蛋白渗出,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压的可能性较高,可以请外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排查。马正良教授:若麻醉科医生怀疑患者存在容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床旁超声进行快速检查。除此之外,患者的几次血气分析结果其实反映了很多信息,引申来看,麻醉科医生的诊断思维也需要进一步培养。谜底揭晓

外科医生通过筛查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生化检查、心肌酶谱发现,反映心衰的脑钠肽前体指标正常,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各项指标正常,由此排除了心源性问题。其他指标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蛋白22.9g/L,中性粒细胞98.8%,血色素12.3g/L,C反应蛋白57.5mg/L

生化检查:降钙素原50.4ng/L,白介素-6>0μg/L

最终,真相大白:患者具有明确的泌尿系统感染,术前尿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SOFA评分约14分(图)。

图床旁快速鉴别预后不良的疑似感染患者

对此,外科医生表示,患者造瘘口暴露在外,尿培养其实是假阳性的结果。患者出现尿源性脓*血症,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手术所致的高气腹压力,造成了逆行性的感染。

后续治疗

扩容补液:新鲜冰冻血浆(FFP)ml+白蛋白40g;抗感染治疗:亚胺培南1g/6h,继续保温,去甲肾上腺素0.6~0.8μg/(kg·min),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负荷量时0.15g/10min,维持量为0.5μg/min。患者后续血气分析结果见表5。

预后转归

手术次日18:00停止泵注去甲肾上腺素,术后第5天脱机,术后第9天拔除气管导管。术后20天恢复良好出院。

表5第5~8次血气分析结果

麻醉管理总结

反思1:高龄患者长时间手术,术后进入PACU应当继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不应提前拔除有创动脉测压装置。

反思2:长时间的手术要注意患者的体位、体温保护,避免长时间气腹压对患者脏器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反思3:对于此类患者的感染情况应当事先了解,术前做到充分评估。

在临床中遇到复杂症状,难有明确线索时,逆向思维可以让临床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要利用排除法,通过各种证据将常见原因一一排除,可以较快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诊断。该病例中,麻醉科医生一一进行对症处理,从现象分析直至找到元凶,十分值得年轻医生学习。

延伸思考1

绝境中的急重症患者,如何能更好地早期识别与预判?

(1)心率快血压低,一定存在某种休克,通过逆向性思维可以逐一排除

(2)感染加上器官功能障碍,紧急识别干预?

(3)采用重症患者床旁快速SOFA评分

延伸思考2

关于尿源性脓*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

(1)独立的相关危险因素

(2)较大的结石更容易导致

(3)医源性的因素,经皮碎石术

(4)

分享 转发
TOP
2#

WINTER

柳少逸医案:男,62岁,年10月5日就诊。

主诉:间断性下肢浮肿,伴胸闷、憋气、呼吸急促4年,加重6个月。肾结石病史10年,曾反复激光碎石10余次。患者7年前于劳累后出现下肢酸沉浮肿,按之凹陷,抬手不起,休息后缓解。当时未予以重视,未经系统检查治疗。4年前自觉体质明显下降,眼前黑花飞舞,测血压/mmHg(1kPa=7.5mmHg)。医院检查示肾功能异常,住院治疗未见好转。年开始出现动则胸闷、气短、憋气,下肢持续浮肿。年5医院住院检查示肾功能衰竭,给予肾透析2次,出院。出院3个月余,出现精神不振,纳呆,时有恶心,呕吐,心慌,胸闷,憋气,腹部胀闷不适。双肾彩超示:左肾萎缩,右肾结石并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功能示:尿素氮35g/L,肌酐g/L。刻下症:老年男性,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肌肤甲错,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抬手不能即起,血压/mmHg,舌暗淡,苔浊腻,舌下静脉暗紫粗长,脉沉弦而细。

证属:肾元不足,枢机不利,气化失司,湿浊内郁,肾络瘀阻。治则:调达气机,益气活血,祛湿化浊,利水消肿,化瘀除石。宗鳖甲煎丸之意易汤化裁。

处方:醋鳖甲12g,柴胡12g,*芩片10g,红参片10g,竹茹15g,桂枝12g,炒白芍12g,赤芍12g,熟大*10g,厚朴10g,芦根15g,葶苈子10g,萹蓄15g,石韦10g,瞿麦15g,射干10g,凌霄花10g,地龙10g,土鳖虫12g,鼠妇10g,当归15g,川芎15g,补骨脂10g,云苓20g,猪苓15g,盐泽泻30g,麸炒白术15g,车前子30g,海金沙10g,鸡内金10g,*芪30g,知母10g,炒桃仁12g,红花12g,丹参15g,牡丹皮10g,茯苓皮20g,大腹皮15g,甘草片10g,大枣10g,生姜10g。水煎,早晚分服。

服药10剂后查肾功能示:尿素氮21g/L,肌酐g/L。服药25剂后查肾功能示:尿素氮15g/L,肌酐g/L,下肢浮肿完全消退。原方加减化裁,治疗2个月,复查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精神好,呼吸通畅,无心慌、胸闷、气短、憋气,纳好,眠好,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沉。

学习经典

《金匮要略》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绛雪园古方选注》

鳖甲煎丸,都用异类灵动之物,若水陆,若飞潜,升者、降者、走者、伏者咸备焉。但恐诸虫扰乱神明,取鳖甲为君守之,其泄厥阴、破癥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阿胶达表熄风,鳖甲入里守神;蜣螂动而性升,蜂房*可引下;?虫破血,鼠妇走气;葶苈泄气闭,大*泄血闭;赤硝软坚,桃仁破结;乌扇降厥阳相火,紫威破厥阴血结;干姜和阳退寒,*芩和阴退热;和表里则有柴胡、桂枝,调营卫则有人参、白芍;厚朴达原劫去其邪,丹皮入阴提出其热;石苇开上焦之水,瞿麦涤下焦之水;半夏和胃而通阴阳;灶灰性温走气,清酒性暖走血。统而论之,不越厥阴、阳明二经之药,故久疟邪去营卫而着脏腑者,即非疟母,亦可借以截之。按《金匮》惟此丸及薯芋丸药品最多,皆治正虚邪着久而不去之病,非汇集气血之药攻补兼施,未易奏功也。

《温病条辨》

疟久不解,胁下成块,谓之疟母,鳖甲煎丸主之。(下焦篇第五十九条)

免责声明:医案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30天内联系责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