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归芍药散的应用
方解: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又佐以归、芎以调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
案l阴挺(子宫下垂)
梅某某,女,26岁,年l0月5日初诊。
自诉已分娩2个月,分娩后即觉子宫脱出,站立时在阴道口外约1.5cm,自以为满月后会自动上收,谁知满月后仍然脱出,伴小腹隐痛不舒,喜按,口稍渴,面红,饮食正常,大便软,小便短,色*,脉细弦。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5剂,药后自觉不适,口干口苦,子宫下垂仍然.乃来我处诊治。
因思此乃肝脾不和,湿热内停,以致带脉不约,遂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0g,泽泻l0g,云苓10g,川芎5g,枳壳10g。嘱服5剂,每日1剂。
年10月11日复诊,药后腹痛减轻,子宫下垂略有好转,继服5剂,以后患者又来诊2次,用药后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子宫下垂好转。前后共服药20剂,诸症全消。
按:阴挺与带脉不约有关,而唐容川认为,带脉属脾,故阴挺多以脾论治而用补中益气汤。又因肝脾两脏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也互有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以传肝,所以阴挺虽与脾关系密切,但脾的病变也可由肝传来,故治脾不效,应想到治肝,或肝脾同治。本例之所以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是因本证具有小腹隐痛、小便偏短、大便软、面色偏红、精神尚可、脉弦细等肝脾不和、湿滞内停之象,故投以当归芍药散加昧,其病很快治愈。
案2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
蓝某,女.34岁,年2月5日初诊。
患者停经60余天,阴道出血l周,出血最少色暗红,淋漓不绝,无血块,伴有腰胀、少腹胀痛,胃纳尚佳,无呕吐、泛酸,口不干、略苦,二便正常。近半月来情绪不佳。经用*体酮等止血之剂,血量稍少,但仍有阴道出血,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妊娠试验阳性。
此为肝脾不和,湿热内停,迫血妄行。以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白术l0g,泽泻10g,云苓10g,川芎5g,桑寄生l5g,阿胶9g,苎麻根10g.杜仲10g。共服10剂,血止,随诊足月顺产一男婴。
按:《金匮要略》云:“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患者妊娠2个月出现腹痛,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又见出血,故加阿胶补血止血,病属胎动不安,故加苎麻根安胎,腰痛加杜仲、桑寄生补。肾安胎。
本方用于胎动不安,目前临床医生惧而不用,多用寿胎丸。但据日本中田敬吾的研究,其对妊娠期服用本方的40例中有回音的27例孕妇及儿童进行了随访调查,结果未发现因服本方剂对母子健康有不良影响者;此外,在产后母体恢复和小儿发育方面未见到任何有害作用的迹象。
现代医学认为,在受精卵分裂旺盛的妊娠初期服药,畸形发生率高。但从本方的使用来观察,在胚胎尚未形成以前给药,改善母体内环境,使受精卵形成胚胎的发育过程获得良好影响,未见有致畸型,而且对儿童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本人每年均可遇类似病例,用当芍药散加味,大多数均获满意疗效,足见经方疗效之可靠。
案3水肿(慢性肾炎)
胡某某,女,45岁,年9月12日初诊。
自诉患肾炎多年,晨起颜面肿,午后脚肿,现全身水肿半年余,但水肿不甚,纳食尚可,面色萎*,精神一般,大便软,小便短少、色*,无灼热、不浑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尿蛋白+++。
前医用发汗利尿等法治疗近3个月,水肿及蛋白尿均无好转。余思其而色萎*,脉弦细,浮肿不甚。
拟诊为血虚水湿内停,用当归芍药散原方: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0g,白术1Og,茯苓10g。
服药7剂,水肿略减,尿蛋白减为++.原方再服7剂,水肿又减,尿蛋白减为+,继服7剂,水肿全消,尿蛋白阴性。为巩固疗效,嘱原方再服1个月,至今未复发。
按:本病辨证关键在于抓住脉细弦,面色萎*,为血亏之象,大便软、水肿,为脾虚有湿之证,故用当归芍药散原方,效如桴鼓。
除以上所举的3例之外.当归芍药散还可用于治疗慢性阑尾炎、盆腔炎、附件炎、卵巢肿瘤、阴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宫外孕、胎位不正、妊娠水肿、妊娠中*症、子痫、更年期综合征、*褐斑、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肝炎、癃闭(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下肢瘀血等临床常见病。
以八纲分类: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讲属阴证(足厥阴肝、足太阴脾),从虚实来看属虚实夹杂。其辨证要点,病因为肝郁脾虚,湿热内滞,病位在肝脾,症状可出现血虚(面色白、头昏、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等)、脾虚有湿(大便软而不爽、小便不利、口粘)等症状组,应用的重点在腹部疾病。
二、猪苓汤的应用
方解: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淡渗利水兼以清热,阿胶滋阴润燥,使水去则热无所附,津复则口渴亦止。
案4失眠(神经官能症)
吴某某,女,35岁,农民,年6月21日初诊。
患者头昏失眠两月余,头昏厉害时伴视物旋转,但不呕吐。走路需人搀扶,胆小易惊,不敢过马路,失眠多梦,口渴不欲多饮。其夫为医师,曾用中药养阴安神、补气养血安神等方剂,治疗无效,又用西药镇静剂,亦无好转。
某附院内科及神经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后就诊于余。诊时症如上述,小便*短偶有热感,大便偏干。口稍粘,面隐红,舌红苔白,脉沉细弦,尺脉更沉。
证属下焦湿热伤阴,肾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
拟猪苓汤加减:猪苓10g,云茯苓10g,滑石15g,泽泻10g,阿胶10g,夜交藤10g,酸枣仁10g。5剂。
6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小便转长、转清、偶有灼热感,心悸、失眠、头昏均减轻。仍守原方再进5剂。以后患者曾来诊几次,因病情逐日好转,病因病位未变,故守原方不变,共服药25剂,诸症消失。
按:本例之所以辨证为下焦湿热伤阴而致心肾不交,因其脉沉细弦,是为阴血不足之脉,尺脉沉说明其阴血不足在下焦肾;小便灼热及口粘,乃是有湿热之象。综合来看,故属湿热伤阴可知。下焦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所以心烦失眠。《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故选用猪苓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案5尿血(泌尿系感染)
胡某某。女.24岁,年月5日初诊。
肉眼血尿2周,西医拟诊为泌尿系感染,经用大剂量青、链霉素及庆大霉素肌注10d,疗效不显著,又用复方新诺明4d,仍无效,故求治于中医。
现诊:全程血尿,血色鲜红,小便频数并有灼热感,口渴欲饮,小腹下坠,腰部疼痛,无明显浮肿,舌质红、苔薄*,脉数。尿常规镜检: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蛋白++.上皮细胞+。腹部平片示:肾及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此为热迫膀胱所致,治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拟猪苓汤加白茅根30g、大*12g。连服15剂,诸恙息平,尿常规化验正常,病获痊愈。
此外,有人用猪苓汤治疗肾炎水肿、肾积水、膀胱炎、出血热的休克期、肝硬化所致出血、小便不利、腹水等。本方证的诊断要点有三:
(1)因有阴虚,所以咽干、舌红或绛、脉细,或兼3项,必具2项;
(2)因为水热互结,所以苔必*或白干,尿*而量少,膀胱必急,或水渗大肠而濡泻,或津不上承而口渴;
(3)因为药用淡渗,所以必具水结而尿少。
如果病机属于津亏而无尿排出者,则猪苓汤绝对禁用。
三、赤小豆当归散的应用
方解: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
《金匮要略》中本方用于治疗狐蜮酿脓和近血,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热*流于大肠,先血后便(后世称为脏*、痔疮、肠风下血类)及蓄血、肠痈便脓等;也常用于治疗渗出性皮肤病(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生漆过敏、暑疖、急性湿疹、脓疱疮等)。
治疗肛周疾病加减法:肛门疮疡、痔疮、便血者,加槐花、银花、紫花地丁、桔梗;若便血日久不止者,加炒椿根白皮、侧柏炭、紫草炭;若湿热偏重者,加*柏、苦参、知母;痔疮且热重者,加马齿苋、槐花、地榆、*芩。
治疗皮肤病方药加减法:灼热、潮红明显者,加银花15g、连翘15g、丹皮10g;疼痛甚者,加皂角刺15g;瘙痒甚者,加荆芥10g、蝉蜕6g;渗液较多者,加苍术15g、川芎6g。
四、白头翁汤的应用
方解:白头翁清热凉血为主,辅以秦皮泻热而涩大肠,*连、*柏消热燥湿。坚阴厚肠以止痢。
案6石淋(肾结石)
万某某,男,24岁,工人,年l0月l7日初诊。
患者因左侧腰痛,医院诊断为肾结石而住院治疗,经用总攻疗法治疗月余,腰部仍隐痛,尿频、急痛而灼热,腹部有窘迫感。余切其脉弦数不静,其症如上述,苔少舌红。
诊断为肝风夹热下迫膀胱.用白头翁汤合导赤散治疗(原方未加减),5剂后排出小结石1粒,诸症消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白头翁汤本用于治疗热利(痢),著名中医学家姚荷生认为本方有熄风清热的作用,曾用本方合导赤散治疗癃闭。取得了l剂知,2剂已的疗效。本人受其启发,用于治疗石淋属肝风下迫者,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目前白头翁汤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风热眼病、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其用于下利(痢)时,主要为肝风下迫证,鉴别要点在于:赤多偏热,偏重血分;白多偏寒,偏重气分。风重热重均可见里急后重,但热重没有风重里急后重明显,热重入血分之里急后重,没有肝风下追来得窘急,热证疼痛多明显,肝风下追坠胀最为痛苦。
总之,一者以疼痛为主,腹痛拒按,伴窘迫;一者以窘迫为主,日夜无度,肛门坠胀灼热。
五、当归贝母苦参丸的应用
方解:当归活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兼治热淋;苦参利湿热,除热结,与贝母合用,又能清肺而散膀胱郁热.合而用之,可使血得濡养,郁热解除,膀胱通调,则小便自能畅利。
案7淋证(泌尿系感染)
赵某某,女,23岁。1周前发现小便频数急痛,伴以腰部疼痛。曾查尿蛋白+,红、白细胞++++.遂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经治数日,诸症不减,伴以带下,转来我院门诊。观其舌质略红,脉象细滑而数。
此属阴虚湿热下注,遂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当归l2g,贝母12g,苦参12g,生地25g。
上方服到第3剂时腰痛、尿频急等症状明显改善,白带较前明显减少,服4剂后基本消失。舌脉同前,复查尿常规正常。遂将上方加入滑石30g、甘草6g,再服3剂为之善后。
按:本例加入生地者,因患者舌红、脉细,取其养阴清热之职,且使利湿不致有伤阴之弊。
本方加减法:习惯性便秘者,加麻仁、生首乌、莱菔子、玄参以滋阴润肠;前列腺炎,湿热结于下焦者,加滑石合知柏地*汤,以滋肾养血清热利湿;妊娠小便涩痛重者,加甘草梢、滑石以通利;热盛小溲色深者,加扁蓄、瞿麦、野菊花、败酱草等以清热解*。
当归贝母苦参丸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妊娠小便难和大便难、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等。
其病位属下焦,病因是湿热,从气血来说属血分,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说属阴证(肝肾)。
症状为小便淋沥不尽,尿时涩痛,尿色*赤,或兼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脉弦或兼滑。本方脉迟缓者不宜,因为苦参有减慢心律的作用。
关于本方的贝母,如有燥咳,则用川贝;如前列腺肥大,则用浙贝。其它如蒲灰散、当归散、硝石矾石散等。有的因药物难以配齐,影响临床应用,有的因药物较简单,没有单独使用,所以很难介绍具体经验。
精彩回顾:伍炳彩: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体会伍炳彩:试析《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的论述及与气分湿热之异同李发枝:金匮方合用体会*仕沛防己地*汤治验三例石恩骏:阳和汤之独特运用陈潮祖教授论“调肝散”陈潮祖运用调肝散治疗腰痛2则名方学用:当归拈痛汤名方学用:丹溪上中下痛风方门纯德大*牡丹皮汤应用经验赵明锐用桃核承气汤经验
说明
本文摘自伍炳彩,伍建光.《金匮要略》方的临床应用[J].江西中医药,,32(1):4-5。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引用请标明出处。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