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泌尿系统第七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考试 [复制链接]

1#


  泌尿系统7大肿瘤·
  


  大纲要求

1.肾肿瘤①肾癌②肾盂癌③肾母细胞瘤

(1)病理(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2.膀胱肿瘤3.前列腺癌4.睾丸肿瘤

(1)病理(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

5.阴茎癌

(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6)预防


  

第一节 肾肿瘤


  1.肾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2.肾盂癌——上皮细胞乳头状癌
  3.肾母细胞瘤——小儿
  
  一、肾癌(肾腺癌,肾细胞癌)
  (一)病理
  1.透明细胞癌——最多。
  


  2.浸润及转移
  
  A.侵及肾盂肾盏——血尿;
  B.直接扩展至肾静脉、下腔静脉——形成癌栓,经血液和淋巴——转移至肺、脑、骨、肝等。
  
  C.淋巴转移:最先到肾蒂淋巴结。


  (二)临床表现
  ——肉眼血尿、腰痛和腰部肿块——肾癌“三联征”。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多经体检发现。
  1.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穿入肾盏肾盂时出现。
  2.疼痛:腰部钝痛或隐痛。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
  3.肿块。
  
  多数患者仅出现上述症状的一项或两项,三项都出现者仅占10%左右。出现上述症状中任何一项都是较晚期的表现。
  副瘤综合征:
  部分可出现如发热、高血压、血沉增快、高钙血症、高血糖、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症状性精索静脉曲张。


  (三)诊断
  ☆1.CT——目前诊断肾癌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①对肾癌确诊率高,能显示肿瘤部位、大小、邻近器官有无受累。
  CT表现——肾实质内不均质肿块,平扫CT值略低于或与肾实质相仿,增强扫描后肿瘤增强明显,但不如正常肾实质。
  ②鉴别肾内其他病变——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囊肿。
  ③CT增强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见增粗、增多和紊乱的肿瘤血管,可替代肾动脉造影。
  
  2.MRI
  诊断准确性与CT相仿。
  T1加权像——不均质的低信号或等信号;
  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
  


  3.超声检查:常用,敏感性高。可发现早期肿瘤。
  可发现临床无症状、静脉尿路造影无改变的早期肿瘤。
  表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实性肿块,体积小的肾癌表现为高回声,需结合CT或MRI。
  可鉴别——肾肿块囊性/实质性;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X线
  ①泌尿系统平片;
  ②静脉尿路造影——肾盂受压变形、狭窄、拉长、移位或充盈缺损。
  ③逆行肾盂造影——适用于破坏严重时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
  


  (四)治疗
  1.最主要——根治性肾切除。
  适用于T1期及T2~T4期肾癌。
  手术范围——患肾、肾周脂肪及肾周筋膜、区域肿大的淋巴结。肾上极肿瘤或肿瘤已累及肾上腺时,需切除同侧肾上腺组织。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应同时取出。
  肾癌已有转移并非手术禁忌证。
  
  肾癌分期(官方教材及九版外科学均无此内容)
  
  


  2.做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A.T1期
  ☆B.肿瘤最大径<4cm
  C.单发
  D.肾上、下极或肾周边
  孤立肾肾肿瘤或双侧肾肿瘤——可行肿瘤切除或肾部分切除术。
  近年——已由开放手术向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转变。
  
  3.分子靶向药物
  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②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
  用于晚期肾癌(透明细胞型),可提高生存率。
  
  4.放疗与化疗(效果不佳);免疫治疗。
  
  


  
  二、肾盂肿瘤
  尿路上皮——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后尿道均被覆尿路上皮,发生肿瘤的病理相似。
  肾盂肿瘤90%以上为移行上皮肿瘤。
  
  


  (一)病理
  最常见——低分级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由于肾盂壁肌层很薄,淋巴组织丰富,易发生早期淋巴转移。
  
  (二)临床表现
  A.早期——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肾癌——早期无明显症状。
  B.晚期:
  消瘦、贫血、腹部肿物、下肢水肿等转移症状。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阳性体征不明显。
  ☆1.CT增强+三维重建(CTU)
  ——诊断肾盂、输尿管癌的首要手段。
  2.磁共振水成像(MRU)——与CTU相当。
  3.输尿管镜检查并取活检——难以确诊时可做。
  CT、MRI——可协助诊断并确定浸润及转移程度。
  
  4.尿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取新鲜尿标本或逆行输尿管插管收集肾盂尿行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发现癌细胞的阳性率,再行逆行肾盂造影可进一步发现肾盂内充填缺损改变。
  5.超声——肾盂内低回声实性肿物。
  6.静脉尿路造影——肾盂内有充填缺损。
  7.膀胱镜检查——可除外膀胱肿瘤,还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血。
  
  1.肾细胞癌
  2.肾盂内血块、结石(阴性结石)和坏死组织


  (四)治疗
  标准手术:切除患肾+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
  
  肾癌——一定要切输尿管么?
  


  
  三、肾母细胞瘤
  又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
  ☆儿童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一)病理
  镜下:从胚胎性肾组织发生,由间质、上皮和胚芽3种成分组成,包括腺体、神经、肌肉、脂肪及软骨等成分。
  浸润:可早期侵入肾周组织,但很少侵入肾盏肾盂。
  
  


  (二)临床表现
  1.特点——婴幼儿腹部包块。肿块位于上腹一侧季肋部,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无压痛,有一定活动度。
  2.少数有血尿。
  3.腹痛、发热、高血压及红细胞增多症。
  4.血中肾素活性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于正常。
  5.晚期——消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


  
  A.早期——引起血尿——肾盂癌、膀胱癌;
  B.晚期——引起血尿——肾癌;
  C.很少——引起血尿——肾母细胞瘤。
  
  A.向肾盂内生长——血尿——肾盂癌;
  B.向肾周围生长——包块——肾母细胞瘤;
  C.内外都生长——血尿+包块——肾癌。


  (三)诊断
  婴幼儿发现上腹部较光滑包块,应先想到肾母细胞瘤可能。
  1.超声:可检出肿瘤是自肾脏实质。
  2.静脉尿路造影(IVU):与肾癌相似。
  3.CT和MRI:
  可显示肿瘤范围及邻近淋巴结、器官、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有无累及。
  (四)治疗
  A.患肾切除术+放疗、化疗。
  B.巨大肿瘤——先放疗,待肿块缩小后再手术。
  C.双侧肾母细胞瘤——放疗、化疗+双侧肿瘤切除术。
  2~3年无复发应认为已治愈。
  

第二节 膀胱肿瘤


  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
  
  一、病理
  1.肿瘤的分布
  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
  可为多中心。
  
  


  2.病理类型
  (1)上皮性肿瘤(瘤和癌)占95%以上,其中:
  上皮细胞乳头状肿瘤(乳头状瘤、癌)——90%;
  鳞癌和腺癌——各占2%~3%,浸润生长,恶性程度较高。
  (2)非上皮性肿瘤:
  罕见,多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


  
  按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核仁改变、核分裂象等将尿路上皮肿瘤分化程度分为:
  A.乳头状瘤
  B.乳头状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
  C.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D.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3.TNM分期标准——简单。
  
  


  膀胱癌TNM分期
  
  


  4.肿瘤的扩散
  (1)浸润:向深层浸润,直至膀胱外组织。
  (2)淋巴转移: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至膀胱周围组织时,多数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多为晚期,可转移至肝、肺、肾上腺和小肠等,另有种植转移。
  □前后对比——肾癌血行转移首先到哪里?
  □——肺!——为什么?


  
  二、临床表现
  男:女为4:1。
  1.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血尿。
  常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可自行减轻或停止。
  晚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
  
  位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部的肿瘤——可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亦可有终末血尿、尿频和尿痛。
  


  2.晚期,在耻骨上可触及包块、质硬,排尿后不消退。
  3.肿瘤阻塞输尿管——肾积水、肾功能不全。
  4.广泛转移——骶腰部疼痛、下肢水肿、贫血、体重减轻。
  


  
  三、诊断

辅助检查

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尿液检查

作为血尿的初步筛选,新鲜尿液易找到脱落的肿瘤细胞

影像学检查

膀胱B超

作为最初筛选,可发现0.5cm以上的肿瘤。经尿道超声扫描:较准确地了解肿瘤浸润深度、范围与分期

影像学检查

静脉尿路造影

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以及膀胱肿瘤对上尿路的影响如有肾积水或肾显影不良——肿瘤已侵犯输尿管。膀胱造影——充盈缺损

CT和MRI

观察肿瘤浸润深度以及局部转移的淋巴结,以及内脏转移

膀胱镜检查

诊断膀胱肿瘤的重要手段。应取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

膀胱双合诊

了解肿瘤大小、浸润的范围、深度以及与盆壁的关系


  四、治疗:手术为主
  1.手术
  ——重要!尽可能保膀胱!
  (1)体积较小或浅表的非浸润性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激光切除术。
  (2)体积较大、浸润较深但较局限的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
  
  (3)肿瘤较大、多发、反复发作及分化不良、浸润较深——膀胱全切术。
  同时行尿流改道——结肠膀胱术、非可控性回肠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2.膀胱内灌注
  卡介苗、丝裂霉素、阿霉素、羟喜树碱
  ——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
  3.晚期——姑息性放疗或化疗。
  


  泌尿系统7大肿瘤·
  
  


  
  


  

第三节 前列腺癌


  欧美国家发病率最高,在美国男性发病率已超过肺癌,列第一位。
  我国发病率低,近年呈升高态势。
  
  一、病理
  多为雄激素依赖型。
  60%~70%发生在前列腺外周带。
  
  A.98%为腺癌。
  B.鳞癌、上皮细胞癌、未分化癌少见。
  


  
  二、临床表现
  ◆多数无明显症状;
  ◆常偶然发现于:
  A.直肠指诊
  B.前列腺B超
  C.血清PSA升高
  D.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
  


  肿瘤较大时:可出现膀胱颈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缓慢、尿流中断、排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
  转移病灶: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神经症状。
  联系
  男性最容易骨转移的癌——前列腺癌。
  


  
  三、诊断
  1.临床诊断——3个基本方法:
  (1)直肠指诊。
  (2)经直肠超声检查。
  (3)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常升高。
  
  2.影像学检查
  ①MRI——前列腺癌表现为:T2加权像高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内出现低信号结节或弥漫性信号低减区。
  ②CT、MRI——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盆腔肿大的淋巴结。
  ③全身核素骨显像和MRI——早期发现骨转移灶。
  3.确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
  


  Gleason分级
  ——依据腺体分化程度和肿瘤在前列腺间质中生长类型来评估恶性程度。
  ◆2~4分——分化良好;
  ◆5~7分——中等分化;
  ◆8~10分——分化不良。
  


  前列腺癌TNM分期系统:
  T1期: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小病灶,多数分化良好;
  T2期: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
  T3期:肿瘤穿破包膜或侵犯精囊;
  T4期:肿瘤侵犯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和(或)盆壁。
  前列腺癌TNM分期
  简化应试版
  T1——偶然
  T2——膜内
  T3——膜外
  T4——侵犯
  
  补充T1a、T1b——根据人卫:《外科学》
  T1a期:偶发肿瘤体积<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直肠指检正常
  T1b期:>5%


  
  四、治疗

 

治疗(总结)

T1a期

不做进一步处理,严密观察随诊


  

 

治疗(总结)

T1b,T2期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最佳。仅适用于年龄较轻,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总结)

T3、T4期

内分泌治疗为主,采用雄激素去除治疗:1.外科去势——切除双侧睾丸2.药物去势——注射促*体释放激素激动剂
  
   ——亮丙瑞林(抑那通)、戈舍瑞林(诺雷德)配合:非类固醇类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比卡鲁胺


  

 

治疗(总结)

T1a期

不做进一步处理,严密观察随诊

T1b,T2期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最佳。仅适用于年龄较轻,能耐受手术者

T3、T4期

内分泌治疗为主,采用雄激素去除治疗:1.外科去势——切除双侧睾丸2.药物去势——注射促*体释放激素激动剂——亮丙瑞林(抑那通)、戈舍瑞林(诺雷德)配合:非类固醇类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比卡鲁胺


  强调3点:
  ①手术方式——开放、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②通常对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预测寿命低于10年者——不宜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③放疗——对前列腺癌的局部控制有效,适用于局部有扩散的前列腺癌,尤其适用于对内分泌治疗无效的患者。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
  本信是告知各位我已被诊断患一期前列腺癌症。好消息是医生告知我的病情远不危及生命,甚至不会显著影响身体机能。上周三我接受了诊断,周四做了CT扫描和骨扫描,本周三做了核磁共振。这些检查均未显示身体其余部分患癌。
  医生和我本人决定,从7月中旬开始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每日放疗。在此期间我的出行将受到限制,但日常工作不会发生变化。
  我感觉良好——仿佛处于正常的良好健康状态中——我的精力十分充沛。我发现自己患癌,是因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近来大超正常水平,活检似乎得到确认。
  要是病情发生变化,我将立刻通知各位股东。当然,最终那一天将到来,但我相信离那一天还很远。
  沃伦·E·巴菲特

第四节 睾丸肿瘤


  20~40岁青少年男性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几乎均为恶性。
  隐睾患者发生肿瘤为正常者的3~14倍。
  


  (一)病理
  1.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
  ①精原细胞瘤;
  ②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和卵*囊肿瘤)。
  2.非生殖细胞肿瘤——间质细胞瘤和支持细胞瘤。
  早期淋巴转移——首先:肾蒂、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绒毛膜上皮癌早期有血行转移。


  (二)临床表现
  1.肿瘤逐渐增大,表面光滑,质硬而沉重,感轻微坠胀或钝痛。
  2.隐睾患者在腹部或腹股沟部发现肿块并逐渐增大,常是隐睾发生恶变的表现。
  3.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睾丸肿瘤(少数)——乳房肿大、疼痛。
  


  A.精原细胞瘤——35~39岁发病率最高。
  B.卵*囊肿瘤——婴幼儿。
  C.绒毛膜上皮癌——20~30岁。
  D.胚胎癌、畸胎癌——25~35岁。
  


  (三)诊断
  1.睾丸肿大、肿块质硬且有沉重感。
  2.透光实验阴性。
  3.阴囊B超及CT。
  


  4.两个重要的肿瘤标记物!
  ①HCG——绒毛膜上皮癌%升高;
  胚胎癌40%~60%升高;精原细胞瘤仅5%升高;
  ②甲胎蛋白(AFP)
  卵*囊肿瘤、胚胎癌75%~90%升高;
  其余正常。


  (四)治疗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1.精原细胞瘤
  放疗(敏感);
  化疗:苯丙酸氮芥或顺铂,5年生存率95%;
  2.胚胎癌和畸胎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化疗。
  3.成年人畸胎瘤——应作为癌治疗。

第五节 阴茎癌


  
  
  一、病因
  1.包茎或包皮过长——包皮垢及炎症长期刺激。
  曾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日趋下降。
  2.恶性倾向的病变
  ——阴茎皮角、阴茎黏膜白斑、巨大尖锐湿疣。
  3.人乳头瘤病*(HPV)感染。
  4.其他——吸烟、阴茎损伤、紫外线照射、干燥性龟头炎。


  
  ①避免各种诱因
  (HPV感染、紫外线暴露及吸烟等)。
  ②有包茎或包皮过长且反复感染的病人应及早行包皮环切术,尤其是男性儿童。
  ③包皮过长且容易上翻暴露阴茎头者——经常清洗保持局部清洁。
  ④治疗癌前病变,并密切随诊。
  


  
  二、病理
  1.肉眼:
  ①乳头型:最后呈典型菜花样,瘤体虽大,但可活动;
  ②结节型:亦称浸润型,可向深部浸润至海绵体。
  2.组织学:
  绝大多数是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腺癌少见。
  


  3.浸润和转移
  ①经淋巴转移——腹股沟、股部及髂淋巴结。
  ②血行扩散——肺、肝、骨、脑。
  ③很少浸润至尿道——尿道海绵体周围白膜坚韧。
  


  
  三、临床表现
  1.早期
  肿瘤始于阴茎头、冠状沟或包皮内板,逐步侵犯至阴茎头部、体部和海绵体。
  早期可见类丘疹、疣状红斑或经久不愈的溃疡;包皮内刺痒、灼痛或包皮内硬块,并有血性分泌物或脓液自包皮口流出。
  病变发展,疼痛加剧,肿瘤突出包皮口或穿破包皮。
  
  2.晚期:
  呈菜花样,表面坏死形成溃疡,有恶臭渗出物。
  可侵犯全部阴茎和尿道海绵体,可导致尿潴留或尿瘘。
  体检——触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
  远处转移——腹股沟、盆腔淋巴结;肺、肝和骨。
  
  □肿瘤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肿大、质地较硬、无压痛、较固定的淋巴结;
  □感染所致者淋巴结炎——常有触痛。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活组织检查。
  2.超声、CT、MRI
  ——肿瘤临床分期,及发现远隔部位淋巴结转移。


  
  五、治疗——手术原则:肿瘤病灶根治性切除与局部器官最大程度保留。

阴茎癌的治疗(小结TANG)

肿瘤局限在包皮者

包皮环切术

表浅的小肿瘤及原位癌

激光治疗

年轻、小而表浅的病变

先放疗,失败后再行手术

瘤体较大者

阴茎部分切除术或阴茎全切除

大的浸润型恶性肿瘤

手术+放疗

有淋巴结转移者

原发病灶切除后2~6周、感染控制后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泌尿系统7大肿瘤·
  
  


  

随堂测试

答案

1-5

CEBAC

6-10

ACBCA

11-14

EABC


  『答案解析』
  1.前列腺癌筛查最常用的方法是
  A.盆腔CT
  B.盆腔MRI
  C.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
  D.前列腺穿刺
  E.直肠指检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筛查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目前最常用和最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


  2.无痛性肉眼血尿,尿中找到癌细胞,下列哪项检查对进一步诊断最有意义
  A.膀胱镜检查
  B.X线腹平片
  C.静脉肾盂造影
  D.肾动脉造影
  E.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病人尿中找到癌细胞,应当为泌尿系统肿瘤,可进行膀胱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形态、浸润范围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分级。


  3.男性,62岁。体检时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Ⅱ°大小,右侧边缘触及一1.5cm直径的局限性结节、质硬。经直肠B超示前列腺右侧包膜内一1.5cm×1.5cm大小之低回声灶。最可能诊断为
  A.前列腺结石
  B.前列腺癌
  C.前列腺炎
  D.前列腺囊肿
  E.前列腺增生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右侧边缘”,考虑在前列腺外部,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更大。


  4.确诊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方法是
  A.穿刺活检
   
  B.直肠指诊
   
  C.MRI
   
  D.核素扫描
   
  E.CT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方法。


  5.肾癌常见的三大症状是
  A.血尿、疼痛、乏力
  B.疼痛、包块、低热
  C.血尿、包块、疼痛
  D.血尿、包块、高血压
  E.消瘦、血尿、低热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肾癌的常见三大症状是血尿、包块、疼痛。


  6.下列有关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膀胱肿瘤以鳞癌和腺癌多见
  B.睾丸肿瘤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
  C.肾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婴幼儿
  D.肾肿瘤多为恶性
  E.前列腺癌在我国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A,应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7~8共用题干)男性,60岁,间歇性无痛性血尿2个月,有血块,B超检查见膀胱内有1.5cm×2.0cm×1.0cm新生物,有蒂。
  7.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
  A.尿常规
  
  B.尿脱落细胞
   
  C.膀胱镜+活检 
  D.IVP
  
  E.CT

『正确答案』C。IVP——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答案解析』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能直接观察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形态、浸润范围等,并可取活组织检查,进行病理分级和分期,有助于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8.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A.膀胱灌注化疗
  
  B.经尿道电切
  
  C.开放手术
  
  D.放疗
  
  E.全身化疗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体积较小或浅表的非浸润性肿瘤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激光切除术。


  9.前列腺癌(T1b,T2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是
  A.应用促*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缓释剂
  B.睾丸切除
  C.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D.抗雄激素治疗
  E.化疗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前列腺癌(T1b,T2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10.阴茎癌并发感染,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时应当
  A.切除原发病灶后控制感染2~6周后再行淋巴结清扫术
  B.同时切除原发病灶和清扫淋巴结
  C.切除原发病灶辅以放疗或化疗
  D.姑息性放疗
  E.单纯性化疗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阴茎癌并发感染需要先控制感染,再做淋巴结清扫。


  (共用备选答案)
  A.移行细胞癌 
  B.透明细胞癌
  C.精原细胞肿瘤
  D.腺癌 
  E.鳞癌
  11.阴茎癌多为
  12.肾盂癌为
  13.肾癌最常见的是
  14.睾丸肿瘤最多见的是

『正确答案』E、A、B、C『答案解析』阴茎癌多为鳞癌;肾盂癌为移行细胞癌;肾癌最常见的是透明细胞癌;睾丸肿瘤最多见的是精原细胞肿瘤。
  接下来——
  梗阻(BPH)

年包过招生快来报名

◆通关秘籍◆

为了更好得给大家做好备考战斗的后援工作,周老师联合星恒教育为广大考生倾情推出在线视频课程学习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情况的同学!

1、课前大纲解析,复习前全面解读大纲题型、分值变化,紧扣命题思维,不打无准备之仗!

2、系统强化、实践技能、考点串讲、考前突破、精准押题,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有规律有计划,只要更上课程节奏,一举通关不是问题!

3、强大的督学体系,把懒散、拖延的习惯扼杀在摇篮,班主任督促学习,学员群并肩前行,为你铲除通关路上最大的阻碍!

我们秉承“轻、优质、有效”为原则,只要跟着我们的学习节奏,过关就能手到擒来!报读咨询周老师

课程详情:执业医师精品通关保过课程祝您一次过关

配套书籍:年临床执业及助理医师考试用书上线,过关必备!

购课联系周老师有优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