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怀孕了泌尿系感染 [复制链接]

1#
泌尿系感染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可造成早产、败血症,甚至诱发急性肾衰竭。发病率约占孕妇的7%。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

1.妊娠期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使输尿管、肾盂、肾盏及膀胱的肌层增生、肥厚,孕激素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弱,使膀胱对张力的敏感性减弱而发生过度充盈,排尿不完全残余尿增多,为细菌在泌尿系繁殖创造条件。

2.增大的子宫于骨盆入口处压迫输尿管,形成机械性梗阻,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因子宫多为右旋,故以右侧为重。

3.增大的子宫和胎头将膀胱向上推移变位,易造成排尿不畅尿潴留或尿液反流入输尿管。

4.妊娠期生理性糖尿常见,尿液中氨基酸及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多,有利于细菌生长,有使无症状菌尿症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的倾向。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占75%90%。其次为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急性泌尿系感染所致的高热可引起流产、早产。

若在妊娠早期,病原体及高热还可使胎儿神经管发育障碍,无脑儿发病率明显增高。

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有3%可能发生中*性休克。

慢性肾盂肾炎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孕妇的2倍。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泌尿系感染可分为:无症状菌尿症、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无症状菌尿症(asymptomaticbacteriuria,ASB)当细菌在泌尿系统持续性滋生繁殖,临床却无泌尿系感染症状者,称为无症状菌尿症。

其确诊要依据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计数,杆菌细菌数≥/ml及球菌细菌数≥/ml诊断意义。若低于上述标准应重复检测。无症状菌尿症发生率为2%~10%,是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的高危因素。

急性膀胱炎(acutecystitis)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及尿痛),尤以排尿终末时明显。下腹部不适,偶有血尿。多数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清洁中段尿白细胞增多,亦可有红细胞。尿培养细菌超过正常值。培养阴性者应行衣原体检查,衣原体也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

急性肾盂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泌尿系统合并症。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可达40℃以上,也可低热。伴头痛、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和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未尽感等膀胱刺激征。排尿时常有下腹疼痛,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第12肋骨交叉处)有压痛,肾区叩痛阳性。血白细胞增多,尿沉渣见成堆白细胞或脓细胞。尿培养细菌阳性和血培养可能阳性。

慢性肾盂肾炎往往无明显泌尿系统症状,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泌尿道刺激症状或仅出现菌尿症,少数病人有长期低热或高血压。可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无症状菌尿症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症不会自行消失,20%~40%将发展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因此治疗与非孕期不同。确诊者均应采用抗生素治疗。孕期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尽可能选用细菌敏感的药物并注意药物对母儿的安全性。首选氨苄西林0.5g,每日4次口服。妊娠中期可应用磺胺甲噁唑1g每日4次口服。孕晚期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避免使用。需治疗2周,停药后定期复查作尿培养。

急性膀胱炎治疗原则与无症状菌尿症相同,多饮水,禁止性生活。

急性肾盂肾炎一旦确诊应住院治疗。治疗原则是支持疗法、抗感染及防止中*性休克。除对母体密切监测及对症处理外,应卧床休息,取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使尿液引流通畅。多饮水或补充足量液体,使每日尿量保持在0ml以上。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应用抗生素。肾功能不良者,应根据病情适当减少药量,以防药物蓄积中*。慢性肾盂肾炎常伴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治疗与慢性肾炎相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