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郑州大学一附院让众多重症患者绝处逢生攻克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郑州大学一附院院长刘章锁(右一)到病房为患者查房会诊

郑州大学一附院院长刘章锁(右)、副院长赵松(左)共同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晓敏实习生杨瑞通讯员曹咏文通讯员王玉珏图

8月20日,45岁的刘建(化名)转入了普通病房,和死神搏斗了近一个月后迈向“新生”,成功进行双肺移植的他,目前正在一步步康复。而这也让郑大一附院的器官移植技术再受瞩目。

作为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的主体建设单位,最近两年,郑大一附院的器官移植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6小时手术重获新生双肺移植创奇迹

45岁的刘建是平顶山郏县的农民。今年6月19日,在经历一次生活打击后,冲动之下,他服下了百草枯,医院进行抢救。

百草枯是一种高效能的非选择性接触型除草剂,对人畜具有很强毒性,误服或自服可引起急性中毒。百草枯经消化道、皮肤和呼吸道吸收,毒性累及全身多个脏器,肺是主要靶器官,会引起肺纤维化,最后因为“肺罢工”而将人憋死。

七天的抢救过后,刘建暂时保住了性命,但是双肺不可逆转地发生了纤维化。

7月26日,刘建呼吸已经困难,只能依靠呼吸机暂时生存。

为了让刘建活命,刘建家人四处求医,这时,有人告诉他,去郑大一附院,或许能给刘建一次生存希望。

7月27日,刘建入住了郑大一附院胸外科。

该院专家了解刘先生的情况后,向他们推荐了该院肺移植团队。因为,对于刘建来说,“换肺”已经成为他唯一的出路。

幸运的是,很快,刘建等到了一个匹配成功、爱心人士身后捐献的肺。

7月28日18:25,刘建被推进了手术室。之后,医生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换肺手术。

切除掉“罢工”的肺、一点点“种”上爱心人士捐献的肺……7月29日凌晨3点多,刘建被推出了手术室。

“因为病人进行的是双肺移植,所以手术大概花了6个小时。”手术的主刀之一、郑大一附院胸外一科郑东院区负责人李向楠说,新肺刚一装上,便瞬间由雪白色变成嫩红色,这证明新肺已经开始工作。

术后第四天,刘建便撤掉了呼吸机。

8月20日,是刘建术后第23天,刘建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病房。李向楠说,在普通病房再观察几天后,便可出院回家了。

多学科团队默契配合攻坚肺移植技术

在所有器官移植中,肺移植技术要求最高,在我国开展最晚。目前,美国一年进行的肺移植手术超过台,而中国年全年的数字是例。

手术为什么这么少?

在郑大一附院副院长、该院肺移植技术总负责人赵松看来,肺移植手术之所以少,主要归为三个方面原因:第一,肺是人体与外界大气相通的器官,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大,细菌等感染机会多,且肺脏本质脆弱,开放引起的再灌注损伤比其他器官都大,再加上肺在体外保存时间极短,缺血状态下超过4个小时就存在被破坏的危险,超过6个小时呼吸功能就会基本丧失,因此对手术技巧要求极高。第二,是肺源奇缺。第三,是医院比较少,医院更少。

从肺源上来说,自年1月1日起,中国已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如今公民自愿捐献已成为唯一合法器官来源。

“十个愿意捐献器官的人中可能只有三四个愿意捐献心脏、肺等大器官,由于容易受到空气中细菌、真菌、病毒的污染,导致供肺的质量差,十个捐献的肺中只有三个左右能用。”赵松说。

为了熟练掌握肺移植技术,郑大一附院的肺移植团队做出了大量努力。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该团队开展了16次系列讲座,指导临床实践;为熟悉手术流程,进行了12批动物实验。由于猪是与人体结构最接近的动物,所以把给人做的肺移植手术在猪身上进行反复试验。

在临床实践方面,该团队先后派出45名医生到我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每次学习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

在肺移植领域,外科医生不能孤军奋战。供体的获取、手术的操作、术后的管理等一套规范流程,都必须有资深的医生层层把关。因此,肺移植更需要团队协作,需要打造一个专业过硬、配合默契的团队,这关系到病人肺移植术后能否存活,生存质量如何。

“肺移植团队目前有一百多人,涉及多个科室,包括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等。例如从病人术后管理角度来说,需要ICU大夫、呼吸科大夫、感染控制的大夫,还有ICU的护士,心理科的医生共同配合,来确保病人手术后的恢复。”赵松说,医院每天早上7:40、下午4:30都会有一个大会诊、大讨论,这些科室都要参加。

纽约到河南全方位合作引领器官移植中心建设

器官移植包括心脏、肺、肝、肾、胰腺的移植,河南省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器官移植需求大。因此,年,省政府在《河南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中,明确提出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郑大一附院由于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突出成绩,成为这个医疗中心建设的主导单位。

“从年6月,我们连续4次组织省内6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召开工作推进会,成立了河南省建设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委员会,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对区域医疗中心各项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协调。”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说,在会上,制定并通过了《河南省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委员会章程》《河南省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从业人员考核制度》《人体器官移植质量控制标准》等20余项制度规范。

同时,该中心在与美国纽约医学院、丹麦奥胡斯大学医学中心、医院、上海医院、南京医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实现临床与科研平台共建、共享。

年7月1日,在郑大一附院内,河南省肝病诊疗联盟成立,河南省肝病大数据共享平台也正式启动,为河南省建设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基础和临床研究支持。

“目前,器官移植成为郑州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A类优势学科。已成立河南省器官移植中心。”刘章锁院长说。

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器官移植技术全面发力

随着国家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的顺利推进及建设,目前,郑大一附院在肝、肾等方面的器官移植技术也再次获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统计显示,一年来,该院共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或省内空白。

在上海医院夏强教授指导下开展“在体劈离一肝两受肝脏移植”,填补省内空白。

在美国纽约医学院吴幼民教授指导下实施“腔静脉成型肝脏移植术”,填补省内空白等。

此外,郑大一附院儿童肾移植持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年3月实施DCD供肾全国最小体重受者(1.5岁,6公斤)腹膜外入路儿童肾移植,填补国内空白;应用“3D打印联合机器人手术评估与治疗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填补国内空白;实施的“ABO血型不相符肾脏移植”,填补省内空白。

通过完善供体评估、保护技术与体系建设,年至今较年器官移植例数同比增加22.6%,省内器官利用率由原来的86.7%提高到90.1%。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三名肝肾移植界的专家也成为国家级委员,其中,我省肝移植专家、郑大一附院张水军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省肾移植专家、郑大一附院肾移植科主任丰贵文教授当选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肾脏移植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我省肝移植专家、郑大一附院肝移植科主任郭文治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结束语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是救治器官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郑大一附院里,先进的技术正让越来越多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